第一七二章 省委书记的热情(2 / 3)
信里说的第三件事他在夏天将到京城开会,他和田小燕商定利用这个机会一起去京城拜见长辈。郭知言夫妻的意思是:郭拙诚可以自己决定放暑假后是留校还是直接乘火车去京城与他们会面。
郭拙诚趁熄灯之前连忙写了一封回信,先说文章既然已经发表就不要再考虑了♀种事未必就一定是坏事,只要今后注意就行v的最后说暑假因为学校有事情,很可能不回家,即使回家也可能晚一段时间。
刚刚写完家信,寝室灯就灭了。虽然他们是住的老师宿舍,老师住的房间都不熄灯,但学徐导考虑到郭拙诚、廖新文的年纪太小,不顾他们的强烈抗议还是专门安装了一个开关,让宿舍管理员单独控制他们的电源n期一到星期五与其他学生宿舍一样,只有星期六、星期日晚上比其他学生延迟两个小时。
让郭拙诚始料不及的是,父亲和阳铭同志共同撰写的《检验理论正确与否的标准是实践》引起了世人瞩目,在有心人士的推动下,这篇文章在很多报刊上转载,大有取代历史上那篇发表于5月11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那篇鸿篇巨著。
直到5月11日下午郭拙诚看到了《光明日报》署名为本报特约评论员的七千多字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后,他才放下心来:“幸亏没有抢了这位大佬的功劳。否则的话这历史还不知道会改成什么样子?”
如历史上所出现的反应一样,《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表后,广大人民群众欢欣鼓舞,很多人内心呐喊——我们国家终于有消了
但同样的,这篇文章狠狠地刺激了某些人的神经,有大人物明确指出:“这篇文章犯了方向性错误,理论上是错误的,政治上的问题更大,很坏很坏。”
当时的一号首长指示道:“对于真理标准的问题,不要介入,不要表态。”
知道历史走向的郭拙诚没有过多的的,他的心思全部集中到了炮兵指挥仪的设计上。
虽然郭拙诚和粟广笙两人一起设计可以称得上强强结合,但他们为了火炮指挥辅助系统的原理框图、理论计算、数学建模等等还是奋斗了整整一个月。期间粟广笙还调动了同事帮忙,调动了不少学校的资源,这才拿出了设计图纸,之后又经过了近十天的理论论证、逻辑推理,改正不少缺陷后总算定稿了。
也幸亏粟广笙曾经设计过炮兵指挥仪,他可以说是这么方面的专家,因此用不着到炮兵部队实地调研,有关函数运算公式和相关参数的选取都是了如指掌。
也幸亏粟广笙对这个时代的硬件资源很熟悉,不但知道存储器、晶振、数莫换器、数字通道等等元器件的型号和性能,甚至还知道这些元器件能在哪里购买,价格如何。
郭拙诚强项则是如何合理地配置它们,如果有利于与软件开发,至于如何编制软件,更是胸有成竹。
在这里,郭拙诚主动抢过了设备外壳的设计任务。拥有前世记忆的他不但知道包装对提高产品品味的重要性,更是因为他记得前世类似产品哪些外观最漂亮,让人一看就知道这是高级货,就自认为它值钱。
接下来的工作就是让人四处采购元器件、到沪盒印制高级电路板、找精密机械厂制造外壳等等。因为粟广笙手里一共只有五颗80芯片,他们也就只试制了两台炮兵指挥仪,以保证损坏了芯片之后有备件可以更换。
除了最后的软件编制,现在的工作都不需要郭拙诚的插手。旷课近二个月的他重新回到了课堂听课,课余时间就认真学习80的资料、编制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