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一顾茅庐(1 / 3)
肖一笙小时候是个自闭症儿童,三岁都不张嘴说话,不搭理人那种。父亲肖云龙很寒心,想弃号重练,母亲李玉凤不肯。
这个家本就建立在两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一时冲动,奉子成婚的基础上,没有得到双方父母的祝福,根基不稳。生出一个自闭症,更是雪上加霜,岌岌可危。
万幸,领居家的小学教师李奶奶55岁,正好退休,有空搭把手照顾孩子。
李奶奶唯一的女儿出嫁后,前年难产去世了,孩子也没保住。作为失独老人的两口子,花了两年时间,好不容易走出阴霾。
李奶奶出于善心,帮着照顾肖一笙,从刚刚出生的小婴儿养到四岁,他终于愿意开口说话了,但仍然孤僻。
这样的孩子,没有公立幼儿园肯收,李奶奶就自己教。没想到他居然是个神童,过目不忘,举一反三。刚满六岁,就能通过学力测试,直接读小学四年级。
父亲肖云龙这下才醒悟,儿子不是个弱智,反倒是个天才。悔不当初自己亏待两母子。但冰冻六年,妻子早就决意离婚,打官司也要离。打了一年,官司最后自然赢了,孩子的抚养权也归了母亲,至于房子,本就是租的,父亲直接净身出户。
肖一笙8岁再次跳级上初中,因为同学的影响,去了洛南市全国街舞大赛的现场,紧张激烈又精彩万分的角逐,让他深深喜欢上了街舞这项有趣的运动方式。
他行动力超强,既然喜欢,那就要学会。他借用李奶奶家的电脑在网上搜索各类舞种的教学视频,靠着过目不忘的脑瓜子和协调性平衡性满级的天赋,他开始自学街舞,并很容易学出成绩。
肖一笙11岁上了高中,身高也长到了163cm,开始厌倦闭门造车,灵机一动,凭借自己全市重点高中,洛南第二外国语高中的学生证,冒充15岁的高一生,去和广场上的那群街舞爱好者pk舞技,交流经验。还参加了不少圈子里的街舞比赛,逐渐开始小有名气,就这么跳了三年,14岁的他,身高上到了172cm,除了脸嫩,看上去和高三生基本一致,还有一起跳街舞的小姐姐以为他是同龄人,和他告白,他自己心虚,全部拒绝了。
肖一笙读书特灵,一路靠着奖学金读完了初中和高中,13岁拒绝了中科大少年班的特招,就是为了拿到高考状元的奖学金,带着拿失业补助的妈妈李玉凤,一起去燕京,重新开始。
等他14岁如愿以偿,拿了高考文科状元,去了燕京大学深造,又主动放弃热门专业,不和最顶尖的那群学生pk,反倒另辟蹊径,为了拿奖学金容易些,履历漂亮些,实现自己留校当大学老师的目标,特地挑了个燕京大学世界排名第一的冷门专业,学考古。
肖一笙读大学之后的路,可谓一帆风顺,成了考古与文博学院,业内大佬邹志清院长的关门弟子,本科直博,读了八年,也在燕京的街舞圈子里混了八年。等到他实现夙愿,21岁拿到世界街舞大赛冠军,就退圈了。同年,他博士毕业留校当讲师,混了六年,27岁已经混成副教授。
靠着老师的人脉,自己的专业能力,颜值和口才俱佳的他,在燕京三家最顶尖拍卖行里,都兼职当过文物鉴定师和拍卖师,燕京城里的顶级富豪们,只要参加过拍卖会的,他都能准确的记住别人的相貌和名字,也认识了不少对古董投资有兴趣的有钱人,靠着人脉当中间人,还促成了不少买卖,小赚了一笔。宁总就是他老师的好友,曾在他手里买过收藏级别的天珠,算是大客户,出手很大方。
靠着这项兼职,工作六年,他在燕京挣了一套房和一间门市。母亲陪他来bj读书,也在bj待了十三年,开了间烧烤店,最开始都不舍得租房子,就住在门市二楼的隔层,起早贪黑的挣辛苦钱,也挣出了一套房子,比自己买房还早了五年,虽然有贷款,但也算落地生根了。
现在的日子,前所未有的踏实,正在被人讨论的肖一笙,尚且茫然不知,自己接下来的命运转折点即将到来。
周一上午,十一点半,刚刚下课的他,解答完几个学生的问题,回办公室放下教案和手提电脑,觉得中午气温明显升高,干脆脱下外套随手挂在椅背。他打开保温杯,喝了几口泡着枸杞和菊花的热茶,想到下班了,心情一下子愉悦起来。
拿上手机,一看时间,刚好十二点。他锁上办公室,在正午耀眼的阳光下,漫步在绿草如茵,满眼青翠的校园里,深呼吸,很放松的扭了一下脖子,舒展了一下手脚。
刚走出东校门,来到旁边的一条正值饭点,很是热闹的小吃街,准备解决午餐问题,就看到母亲大人开的“一凤烧烤”店的卷帘门已经打开了。
往常这时候,父亲还在店里隔出的二楼上补觉,一般要等到下午三点,才会起床开门,今儿出啥事了,这么早?
他一时顾不得吃饭,快走几步,进入门市,叫了一声父亲的名字:“肖云龙”,无人应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