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文明之光(1 / 3)
共和2763年(西元1922年)3月15日,武汉国际科技会展中心。
中国的几座大城市都是各有特色,汉京是中国的行政中心,上海是中国的金融中心,长安是中国的文化中心,内江是中国的重工业中心。而武汉这座城市,就是中国的学术中心了。
这里有全国最多的大学和学院,比首都汉京还多,至少目前是这样。这主要是因为它做过几年新中国的临时首都,在正式首都汉京没建成的那几年里,也正好是中国大学建设的高峰期,因此很多的重点大学都被安排在了这个城市,以方便资源调配。后来虽然迁都了,但那些之前建好的大学却并没有跟着政府迁走。
目前武汉市境内共有55所高校,其中带有“中国”、“中华”和“中央”字头的国家重点高校,就有27所。在校高校生人数超过25万,约占全国在校高校生总人数的五分之一,位居全国首位。虽然数量没有后世那么夸张,但现在只是20年代,130万高校生是个很不得了的数字了,这已经相当于后世大图朝80年代初的水平了。
后世有些人认为大学越多越好,恨不得人人都是大学生。但文德嗣的观点不是这样,他认为高等教育的数量适当即可,又不是所有的岗位都需要接受高等教育才能胜任。在他看来,那种盲目追求普及高校,追求文凭的想法实在是非常的傻,超过需要的高校完成是浪费社会资源,也是浪费学生的时间。
因为众多的高等院校,武汉的城市建筑风格也显得与众不同。以仿古式建筑为主的汉京和长安,展示了中国几千年历史的沉淀,走在街上就能感到一种厚重的历史。以现代建筑为主的上海和内江,则是显示了现代工业化社会的效率和激昂,充满了浓浓的工业时代气息。
而武汉的城市风格,就是科幻了,这里的建筑满满的未来感。比如中国科技大学的校园俯视图就是一个硕大的抽象的太阳系图样,其主要建筑就是九个银白色的“星球”。隔壁的中国农业大学,其主楼就是一个巨大的金黄色麦穗。中央航空大学的主楼造型是一艘未来风格的宇宙飞船……等等。不但是高校,就连商业区和工业区的建筑也是满满的科幻风格。漫步在武汉的大街上,就仿佛穿越时空,到了几百年后一样。
国际科技会展中心也是一座造型别致的建筑,这是一栋正八边形型的8层大楼,占地16万平方米。从上空俯视的话,这是一个巨大的太极八卦,中间是太极阴阳鱼,周围是八卦,中间这个太极阴阳鱼是可以全部打开的,打开之后就是一个露天大会场。里面的设施也非常先进,这里有世界上最大的投影仪,也有世界上最大的升降舞台,还有各种各样看起来就很高大上的玩意儿。
在中心内部有用于代表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的各种雕像、图画和动画视频,比如四大发明、勾股定理、河图洛书等等,这些东西并非以原始的形象出现,而是经过了现代包装,以一种非常科幻非常高大上的全新外貌出现了。比如代表指南针的展示品,就被做成了一辆指南车。这辆车虽然以古典造型出现,但细节却是大不相同,拉车的马是一头机器怪兽,驾车的人也是一个浑身银光闪闪曲线玲珑的无面女机器人。车子本身就更夸张了,车身上有很多不明觉厉的结构。诸如此类的东西还有很多。
这个中心的主要用途是用于召开科学技术方面的大型会议、重要的科技成果展示等等。而今天,这里正在举行一场盛大的颁奖仪式。
——这是由中国全国人大在去年通过并设立,今年第一次颁发的一个全新的国际性奖项。它是用于表彰那些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卓越贡献,对于人类有着重大正面影响的人。
它一共有个十五个奖项,分为三个大类,基础科学、应用科学、社会人文和文学艺术。基础科学分为五项: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和地球科学(含气象、水文和地质)。应用科学分为五项:材料学(包含金属和非金属乃至纺织品在内的各材料)、机械和电子学、交通和工程学、医学和生理学、农学(包含农牧林渔)。社会人文和文学艺术分为五项:经济学、社会学和心理学、文学、艺术(含美术、音乐,之后又增加影视),以及。
在该奖的评选的整个过程中,获奖人不受任何国籍、民族、意识形态和宗教信仰的影响,评选的唯一标准是成就的大小。
没错,这个奖项就是文总搞出来代替炸药奖的,文德嗣一直以来对那个炸药奖不怎么感冒,要是在原时空那是没办法,可现在就完全不一样了。这个奖项的设置也是一系列的文化输出计划之一,科学也是一种文化,更不用说本位面的中国是绝对要做世界科学的领头人,这科学界的最高奖项自然要把持在中国手里。其中最后三项文学奖、艺术奖以及,就摆明是给文化输入准备的。
炸药奖到现在才20年历史,影响力还不是很大,很多科学界人士对于这个奖项也不是很买账。而且由于本位面的一战打得跟热烈以及西班牙流感的原因,它们从1915年就断更了,直到去年才恢复,影响力更是减弱了不少。再加上这些年中国在科技上的巨大成就,也早已改变了世界对“中国是科学荒漠”的看法,对于世界科技界的影响越来越大,所以文总对于自己的计划有着充分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