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携二美夜行都城临安府(1 / 1)
临安都城布局“南宫北市”,即以皇城为中心,太庙、三省六部等中央官署集中于城市南部,市集集中于城市北部,在钱塘江和西湖之间形成了腰鼓状的城市形态,为城市发展留出足够空间。
临安城格局,是在北宋州治的基础上改造而来的,呈南北向狭长的“腰鼓”模样,自宫殿北门向北延伸的御街贯穿全城,襟江带湖,又以太庙遗址为核心,南起高士坊巷,北止伍公山,东至中山南路,西通吴山,十五奎巷、晓霞弄、井弄、茶啾弄、周衙弄、城隍牌楼、四牌楼、察院前巷、察院前支路、花生弄、勤远里、大马弄、严官巷上山道、泗水弄,构成南宋御街·二十三坊。
临安城由南至北共分九厢,共计八十余坊。离皇宫大内最近的当属右一厢,所辖保民、天庆、长庆三坊。在距离太庙广场不远,有条东西走向的老街,长约5米,分东西两段,东起中山南路,名:“城隍牌楼巷”,西抵达吴山东麓,曰:“四牌楼”。
春风楼内,龙钰、钰儿和张盈三人自灵隐寺回来后。龙钰在房内仔细安排了戌时行动方案;俩姑娘家,在房间内聊着女儿家事。
夜色阑珊,临安城里商肆林立,坊市密布,遍及全城。诗有云:“自和宁门杈子外至观桥下,无一家不买卖者”。以高大的城楼为中心,两边的屋宇鳞次栉比,有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庙宇、公廨等等。商店中有绫罗绸缎、珠宝香料、香火纸马等的专门经营,此外尚有医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各行各业,应有尽有。大的商店门首还扎“彩楼欢门”,悬挂市招旗帜,招揽生意。
街市行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有做生意的商贾,有看街景的士绅,有骑马的官吏,有叫卖的小贩,有乘坐轿子的大家眷属,有身负背篓的行脚僧人,有问路的外乡游客,有听说书的街巷小儿,有酒楼中狂饮的豪门子弟,有城边行乞的残疾老人,男女老幼,士农工商,三教九流,无所不备。
大街上,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这是一座不夜城,市坊之分被打破,人员流通无阻,商贩林立,叫卖声不绝,街市百肆杂陈。
戌时,龙钰、钰儿和张盈三人,身着紧身夜行衣,三人下得春风楼来,跃马行上中央御街。但见大街上,各色买卖声不绝于耳。御街的中心区有综合商业区、塌房区和各种行业性的专门分区,特别是其中的各种“行业街市”,即按行业特点组成的各种商肆区。如洗浴业的称“香水行”,饮食业的叫“酒行”、“食饭行”等。手工业区分工虽一般称“作”,却也有个别称“行”的,如“做靴鞋者名双线行”,“钻珠子者名曰散儿行”。各坊巷处还有茶坊、酒肆以及各种日用品店铺。除各种商店外,城内还设有瓦肆勾栏、浴室等,为市民生活提供服务。
龙钰、钰儿和张盈三人驭马自御街北端往南而行。三人来到天下第一人工河——京杭大运河码头,见运河沿线,公私船运通利,南北商客往来,形成了一幅“云烟湖寺家家境,灯火沙河夜夜春”的美丽景象。有在龙泉,七八十米长的龙窑窑室里,温润如玉的青瓷,它们被悉心码放、整齐装箱,顺着运河去往那些繁忙的港口;在“舟如巨室,帆若垂天之云”的码头边,商船往来、人声鼎沸,丝绸、瓷器沿着大运河顺着古老的“海上丝绸之路”漂洋过海。
龙钰、钰儿和张盈三人又见运河两岸街巷,有带院落及花园的建筑,从外观形式上看,既有单层的,也有两层、三层的。这些建筑不仅形式多样,而且特别重视装饰,或于立面缚彩楼、欢门,或挂招牌、幌子,还有的在门前设红色杈子、绯绿帘子、金红纱桅子灯等,形成了华夏神州商业建筑的独特风貌。
龙钰、钰儿和张盈三人从察院前巷行到城隍牌楼巷。巷内中间南北向的小弄堂,名叫:大马弄,全长不过2多米。马车司、司农司、将作监都设于此,这是朝廷掌管车马通行、粮食积储、金玉珠宝制作、皇家布坊等几个最接地气的部门。
天下第一工坊,住于大马弄其内,又是皇家布坊,可想而知地位之高了。布坊不仅仅是卖布料,还可对布料进行加工成衣服。布坊,在那时没有分工太细,大多数女人都会女红,基本上都是回家自己做衣服,武林侠士多是在布店让他们给做好了,再拿回去。
布坊,也就是裁缝店,在宋代还没有裁缝这个说法,大家做衣服都要去布坊,选择布料,量体裁衣。通常来说,官员制服在各朝都有相应的制度,在开国时就已经由大臣们定下来了,然后由礼部在管理。皇帝各种礼服和常服一般是内监管理,但是具体部分各朝各代都不一样。此处,还内设有专门用来制作绸缎的绸缎庄,绸缎都为有钱人家作为衣物,其颜色光滑亮丽,五彩缤纷。
龙钰、钰儿和张盈三人暗夜里栓好马儿,沿着墙角悄然无声地行进到“天下第一工坊”院门外。抬头迎面先看见一个九龙青地大匾,匾上写着斗大的六个宋体大字:“天下第一工坊”……
且看第13章《临安城夜潜工坊遇巧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