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谋略在心(1 / 2)
公孙瓒回到自己属地,就接到袁绍的密信,要攻打冀州韩馥,平分河北。这里面还有一段很狗血的故事情节在里头。
在幽州刘虞是郡牧,主管民政,公孙瓒是将军,主管军政,两个人必须要配合工作,一文一武,相辅相成。
董卓挟天子西迁长安,然后下旨任命刘虞由太尉再转职太傅,太傅是为朝廷的辅佐大臣与帝王老师(辅弼官,帝王年幼或缺位时他们可以代为管理国家,掌管礼法的制定和颁行,位列三公之一。正一品位,处于专制统治者的核心位置,是皇帝统治四方的高级代言人。直接参与军国大事的拟定和决策,在皇帝幼小或皇室暗弱时时常成为真正的统治者。太子太傅,商、周两代已有太子太傅及少傅,作为太子的师傅。汉沿置,秩三千石,位次太常。东汉秩中二千石。太子对其执弟子之礼。
可惜因为道路阻塞,这道旨意竟然没有传达到刘虞手上,否则刘虞就会赴长安接受任命,从此与公孙瓒说拜拜了。
在中平六年,董卓把持朝政,挟天子以令诸侯,在尚书周毖、城门校尉伍琼等人的建议下,拜尚书韩馥为冀州牧。
袁绍因废帝问题与董卓决裂,逃往渤海,被董卓封为渤海太守,受韩馥节制。
韩馥见人心归附袁绍,忌恨袁绍得到众人拥护,害怕他用来对付自己,经常派从事在袁绍的门口把守,限制袁绍的行动。这时,东郡太守桥瑁假作三公通过驿站发送文书给州郡,诉说董卓的罪恶,天子受到威逼,处境危险,踮着脚跟盼望义兵来消除国家灾难。韩馥接到信件,召集部属商议,问大家说:“如今应当助袁氏呢,还是助董氏呢?”治中从事刘子惠严肃地说:“兴兵是为国家,如何说什么袁氏、董氏!”韩馥语塞,脸有愧色。迫于形势,韩馥不敢再阻拦袁绍,他写信给袁绍,表示支持他起兵讨董。
众人推举袁绍为盟主。袁绍自号车骑将军,与王匡屯河内,韩馥留邺,供给军粮。袁术屯南阳。
二月,董卓见关东盟军声势浩大,于是挟持献帝,驱赶京城百姓迁都长安。
但是讨伐董卓的各州郡长官各怀异心,迁延日月,保存实力。酸枣驻军的将领每日大摆酒宴,谁也不肯去和董卓的军队交锋。酸枣粮尽后,诸军化作鸟兽散,一场讨伐不了了之。
这个时候袁绍就开始动歪脑筋,和韩馥商量,北平和冀州又不远,我的职务低,你的水平不行,但是现在已经和董卓把持的朝廷翻脸了,不如咱们再拥立一位皇帝,和董卓打擂台。我觉得刘虞这个人不错,要不咱们请他当皇帝吧。
韩馥感觉就是一个没后台、没水平的人,很可能是董卓拥立刘协当了皇帝之后,怕民间不服,就大肆封官许愿,还专门捡水平低下的官员提拔,这才把韩馥提拔到冀州牧这么一个重要的工作岗位上来的。按说韩馥应该对董卓感恩戴德才对,但是也不知道他脑子里进了什么水,这时候就被袁绍忽悠了,行,你看着办,我听你的。
结果刘虞却说,我虽然是高祖的后代,但是血缘关系已经很远了,不是嫡支,不敢当皇帝。
再说我儿子刘和还在长安呢,我前脚在这里宣布当皇帝,后脚董卓还不得砍了我儿子?
之前袁绍就重新拥立刘虞当皇帝一事写信给袁术说:“之前我与韩馥一同议论永世之道,打算让海内重现再兴之主。如今西边名义上有幼君,血统却不正,公卿以下都在依附董卓,岂能信任!现在应当派兵屯驻关要,出兵向西,再东立圣君,天下太平指日可待,有何可疑!况且我们的家室被害,不念伍子胥之事,还能北面称臣吗?违背上天不祥,希望你再仔细思考。”袁术回信拒绝,你一个庶子出身的袁家人,想天鹅屁吃呢吧,你怎么不拥立我当皇帝呢?我马上就会得到孙坚死后他儿子送给我的玉玺了,你知道不?
曹操知道袁绍的准备拥立刘虞当皇帝之后对袁绍说:“董卓的罪行,暴于四海,我们这些人所以起兵,而且远近之人无不响应的原因,正由于我们的行动是正义的。如今皇帝幼弱,虽为奸臣所控制,但没有昌邑王刘贺那样的可以导致亡国的过失,一旦你们改立别人,天下谁能接受!你们向北边迎立新帝,我自尊奉西边的皇帝。”
初平二年(191年春,韩馥与袁绍派遣前任乐浪郡太守张岐等带着他们的提议到幽州,向刘虞奉上皇帝的尊号。刘虞见到张岐等人,厉声呵斥他们说:“如今天下四分五裂,皇帝在外蒙难,我受到国家重恩,未能为国雪耻。你们各自据守州、郡,本应尽心尽力为王室效劳,却反而策划这种逆谋来沾污我吗!”他坚决拒绝。韩等人又请求刘虞主持尚书事务,代表皇帝封爵任官,刘虞仍不接受,打算逃入匈奴将自己隔绝起来,韩馥等人这才作罢。《后汉书》则称韩馥等人遣使请刘虞领尚书事后,刘虞将使者收捕处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