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九风闹宴(一)(1 / 5)
梁九一直瞧不上李沉,因为李沉是外地人。
这其实很好理解,本地人扎根于此,不管怎样,家里毕竟经过至少一代的财富累积和人脉建设,那种相比外地人的优越感是与生俱来的。
可他却没有办法,时代在进步,自由恋爱已经在社会上宣扬的如火如荼。
特别是对于他的二女儿来讲,那个自小心思主意就比较大,让他省心也让他头疼的梁珍。
梁珍和李福来是中专的同学,后来一起工作分配,媒人也给介绍过,双方均嗤之以鼻,鄙视的不是对方,而是有默契的鄙视了做媒的这种行为本身。
起初两人谁也没同意,梁珍在观察,李福来在试探。
梁珍偶尔会早起偶遇砍柴的李福来;李福来会拿着不太明白的数学题请教梁珍。
结果,女人看到的男人的吃苦耐劳;男人觉得女人的智商还可以,当然脸也算凑活,至于身条是否妖娆,那个年代的人还算朴实,没那么多花花心肠。
经过一段时间的相互考察,女人拒绝了相亲,男人撇开了媒婆,一来二去,顺理成章。
身为父亲的梁九把一切看在眼里却无可奈何。
第一,梁珍是家里的最高学历,有着很大的话语权,因为当时社会上流传着一句很至理的名言:知识改变命运。而二闺女的脑子里是有知识的,至少在闭塞的农村算得上光宗耀祖。
第二,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梁珍当时已经半工半读,做了民办教师,有了自己的收入,换成现在的话来讲叫经济独立,经济独立就意味着已脱离父母的羽翼,更何况梁九需要钱,求与被求的关系已经逆转。
生活的贫瘠迫使那个时代的农村男人们不得不从事比较繁重的体力工作,但他们在经年累月劳作的同时又缺少放松身心的方式。
喝杯酒解解乏成了一种既病态又常态的日常。
有些人可以控制自己的欲望,以饮酒为消遣放松,而有些人在酒中不知不觉的深陷。
孰知酒是生死符,一念生,一念死。
它本身是我们的瑰宝,是粮食的精华,是强身梳神的宝贝。
可渐渐的,一种围绕着它的文化蔓延开来,如星星之火烧遍整个中华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