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围城(1 / 2)
姗姗来迟的海盐县巡防营百户刘家顺,并没有如黄百川的意。
他一听到黄百川县令要他带兵去捉拿盐田千户所千户,马上把头摇得像拨浪鼓,连连推脱带诉苦的就是不答应。
这下可惹怒了黄百川,他啪的一拍桌子大声骂道:“刘家顺百户你巡防营身兼海盐县的守卫,巡查,輯盗,剿匪之职,现如今我命你前去捉拿杀害我县衙班头案犯,你何故推脱不前?是何道理?难道我这一县之尊不能命你?”
刘百户扑通一声跪倒在黄百川面前哀声道:“大人,冤枉啊,不是我不肯领命,实在是实力不允许啊,我虽为百户官应有兵卒一百一十三人,可县里常年拖欠粮饷,我巡防营还是靠着收取些入城费才勉强维持下来,目前巡防营勉强养活着六十三老弱已经是极限了,而且为了节省开支,已经常年不曾操练,而且兵甲刀枪也多年没有更换,不堪一战,盐田千户所再破落也有七八百户军户,四千来人口,你让我去捉拿他们的千户官,你这不是让我们去送死吗?我巡防营六十多人也是六十多户人家啊,我得为这些人家几百人口的生计负责啊,望大人多多体谅下官的难处,开开恩给巡防营留条生路吧。”
各位没有看错,身为大明朝廷册封的正六品百户官,给正七品的县令下跪哀求,这也是大明朝后期的奇葩景象了,大明朝经过土木堡之变后,皇权逐步衰落,文官们逐步残食皇帝的权柄,把文官系统的地位提升到了极致。
随着文官系统的地位提升,作为钳制文官系统的武官们自然遭到极力打压,加上历代皇帝对武将们的忌惮对军权的压制,武官系统的权利逐步被剥离,到大明朝后期武官们的粮饷武备全都掌握在了文官手里,就连出征去打战,都要按着文官们制定好的路线配置军阵来对敌,如果你稍有违背轻则被断粮饷,重则丢官下狱。
更奇葩的是武官们拼死拼活规规矩矩打赢了,是文官们指挥得当,料敌千里,如果败了那就是武将愚蠢不肯用命,跟制定战事规划规则的文官没有一毛钱关系。
悲催的武官们赢了得不到褒奖,败了却要背负战败的后果,所以明朝后期,武将们遇战即败,遇敌即溃,因为打赢了又没好处还要死很多手下,让自己实力大损,只要失去了实力就会被文官们抛弃,沦为战争炮灰,最后身死官消,而只要不去拼命战斗保存自己的实力,最少不会被文官们抛弃,多少还有些话语权和势力,获得留存下来的机会。
经过多年文官们的打压,武官们也经过长时间的博弈试探演化,有实力的武官们也都逐步掌握了生存法则,演变为遇弱就打,遇强就退,保存实力,听调不听宣,有奶就是娘,无利不出力的军阀集团。
象明末崇祯皇帝一朝,这样的军阀势力代表有:祖大寿,左良玉,刘泽青,刘良佐,郑芝龙等。
其实这也不能怪这些武将们如此,他们也是迫不得已啊,想当初的戚继光戚少保,灭倭剿匪无一败绩,打得猖狂一时的倭寇不敢犯境,镇守辽东杀得蒙古铁骑人头滚滚,不敢犯边,就这样一代名将军神,在给内阁首辅张居正上贡时的礼单上还要添加一句,门下走狗戚元敬拜上;这是何等悲哀啊!何等讽刺啊!
虽然大明一朝土崩瓦解这些军阀们要负很大责任,可这也不能完全把罪名加到他们身上,其绝大多数原因还不是皇帝和文官们逼的作的,把不作死就不会死演绎的淋漓尽致。
言归正传,黄百川听完刘百户的话楞住了,然后一屁股坐到椅子上,脸色阴晴不定,他这时也回想起来了,他到任这三年都忙着想方设法盘剥,基本上都没有给这海盐县的巡防营拨付过多少粮饷,记忆中三年就刚到任时拨付过半年不到的粮饷,而且还每次克扣了三分之一,想到这里他也实在没理由逼迫刘百户出兵了,这刘百户二年多没有得到粮饷还能把巡防营支撑下来已经的确不容易了,凭收取那些微不足道的入城税养活手下着六十多人也算是有能耐了。
对于巡防营败落至此,黄百川心里一点愧疚都没有,他心里念想的只是捉拿田文,得到盐田千户所那一千五百亩田地,然后得到沈员外和赵士良老大人的推荐信,让自己尽快升官发财。
跪在地上的刘百户,这时已经把黄百川的祖先问候了很多遍了,暗暗吐槽道:“这狗日的黄百川自到任后,只顾着发财搂银子,根本就不管他们巡防营的死活,三年时间就拨付过没有足额的五个月粮饷,不管他怎么来讨取都推脱县里没钱没粮,逼着自己想尽一切办法才勉强养活手下这六十三个兵卒,现在遇到事了想让自己出兵出力,怎么可能,自己六十多人怎么敢去那几千人口的千户所拿人,你特么黄百川当自己是傻子吗?可笑的是派四个衙役就去捉拿人家的千户所主心骨,这不是欺人太甚逼人家反抗嘛,老实人还有三分火气呢,现在好了吧别人发怒了,杀了你派去的班头,我看你这么办?这种情况不想着守城保命,却还想着去捉拿别人,这脑袋怕是进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