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缓兵之计(3 / 3)
他的大军带着一小部分存粮离开了,卷起滚滚尘埃。留下桓景在城楼上犯起了难。
白云坞的桓家人只有两部分,一个是嫡家,也就是桓景一家四口;另一个则是庶家,就是之前在田亩制度上和桓景唱反调的桓迟。
嫡家的桓家人严格意义上只有自己和桓宣两兄弟,母亲勉强也可以算一个。但是三人都有重任在身,何况桓宣还不在身边。而庶家的桓迟,那个老顽固如何说得动?之前田亩改革的时候就三番五次地阻挠,现在这是要命的事情,怎么可能答应呢?
于是回到白云坞之后,桓景大致向众人说明了一下情况,就开始思考怎么作战。自己终究还是没有忽悠过去。看来空口白牙地给个承诺,乞活军并不会轻易相信,自己只是争取到了三天的时间。
强如李世民也有渭水之盟这种委屈的时候,自己在涡水旁也不是没有经历过失败,一个计划不可行的时候,就应当立马施行另一个计划。
于是第二天,他一方面集合了所有在白云坞的骑手,反复操练;又派唐大脚去马家借了二十骑手,去夏侯家借了三十骑兵和一些马匹。或许只有用骑兵偷袭是个办法,毕竟对手只比乌合之众好一点点,如果猝然被骑兵冲锋,还是会四散奔逃。
然而操练了整整一天,并没有什么进展,自己手上这些骑手绝大部分都没有参加过战斗。他有些失望了,毕竟坞堡的骑手们也只是精通打猎而已,夹枪冲锋这种事情需要大量的训练,现在单凭一个急就章肯定是完不成的。这样来说,就只有坚守鸽子坞这一个办法了。
或许还可以向樊雅求援。但且不说他会不会答应,即使答应了,附带的条件也往往是不可接受的。
他伏在案上,身心俱疲,只想好好趴一会儿。
这时,有人敲响了房门。
桓景起身拉开房门,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出现在他眼前,原来是桓迟。这个老头子又有什么鬼主意?
正当他想要问明来意之时,桓迟先开口了——
“听说贤侄在找人质?老朽可以做人质。”
————————
“初,石勒西趋洛阳,帝谓郗鉴曰,‘石勒为人也,常好避实以就虚。迟至六月,勒必东归’。及至石勒破苟晞于阳夏,复屯于许昌,众人皆惊以为神。”《楚书·武帝本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