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流民大军(2 / 3)
他想不了那么多,房门便被猛地推开,桓彝扶着门框,脸色煞白:“流民,无数的流民!”
“流民有什么可以稀奇的?”
“流民并不稀奇,但实在是太多了!”
祖逖让士况继续在屋内休养,自己带着桓彝亲往城楼上察看。
从城楼上向下俯瞰,只见睢水北岸,落日之下,成千上万衣衫褴褛的人群仿佛牛羊一样,向睢阳城缓缓而行。这些流民拖家带口,哭喊之声震天动地。戍守城楼上的士卒多是流民出身,面对此番情形,也不忍地抹着眼泪。
“作孽啊!兖州百姓真是被石虎残害不轻。”桓彝心中怅然至极:“我们自己粮草也是勉强支撑,还能收容他们么?不然只收留其中一部?”
但祖逖只是淡淡地回了一句:“桓都尉稍安勿躁,万不可开门。”
桓彝斜眼望去,祖逖的目光,只死死地盯着城楼之下,目光之中唯有警惕。先前祖逖也是从赵地的范阳一路率领族人南下,为何一点恻隐之心也没有呢?
“祖公先前从建邺一路北上,也是不断收留流民,仁义闻于四海,为何单单不收纳这些流民呢?是因为缺粮么?”
“此中必有谲诈,非腐儒所知。”祖逖没有理会桓彝的吹捧,只是简单地挥手,示意身旁传令兵去通知驻守子城的郗鉴加强戒备。
“我不是什么腐儒!祖公若是不愿收纳流民亦无不可,但至少请给个理由。”
桓彝毕竟当过县令,一向以士人中精通事务者自居;虽然自己不惯战阵,总还是随新军征战过,是见过世面的,如何禁得起这番轻蔑之词?
何况先前对流民应收尽收也算是桓景立下的新军规矩,祖逖连城门也不开,未免过于粗暴了。
祖逖一边听着桓彝絮絮叨叨,一边观察流民的行进。突然,好像从人群中发现了什么似的,他转身向祖涣吼道:
“快!升白虎幡!”
祖涣急忙带着侍卫奔向城头旗座处,一面大旗在北风之中缓缓升起。见到旗上抖动的白虎,守军立刻戒备起来:斧手躬下身子,弓手皆去城墙开口处就位,弩手则翻身吱吱呀呀地给弩箭上好弦备用。
晋代军中旗帜有两种,驺虞幡示意休战,白虎幡示意备战。此番白虎幡在城头升起,说明祖逖要准备一番大战了。
桓彝一见,心中急如火燎:“祖公闭城不纳也就算了,为何还要备弓手射杀……”
祖逖安排停当,这才回身面对桓彝:“住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