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议援南阳(2 / 3)
“这位公子累了,你去寻个房间,与他换了衣服,一切听凭他处理!”
“是!”
荀灌面露喜色,也不道谢,兴冲冲地就跟在门房身后去了府衙后院,留下司州大小官员在原地面面相觑。
桓景见众人都齐齐等候他的意见,心想这事尚且混沌:首先荀崧自称平南将军,可是自己先前在江东之时,却怎么也没听说过这号人。而此时,这人又怎么会和杜曾交上手呢?
何况即使杜曾是明确无疑的叛军,也未必有和他桓景交恶的意思。如此贸然与一方诸侯翻脸,纯粹从利益的角度来看,恐怕并不是明智之举。更不要说北方还有汉国虎视眈眈,而境内则在忙着识字和春耕,人力捉襟见肘。
只是,如果这孩子所述为真,那么一旦宛城城破,城中百姓会是什么下场,简直可想而知。
“李将军”,他左思右想,这事还得先问个明白:“你既与荀崧有旧,想必知道他是何等人物,如何会在南阳成为一支孤军呢?”
李矩向前,侃侃而谈:
“刺史,我先前是司空荀藩的部下。而当初洛阳初陷,先皇西狩之时,荀藩于荥阳组建行台以对抗汉国,这些您应该都知道了。那荀崧正是荀藩族子,乃荀彧之后。”
桓景点点头,他记起来,这个行台,就是后来长安小朝廷的前身。虽然说最开始由德高望重的荀藩组建,但接着就被有实际兵权的阎鼎挟持向西而去。
随后西行的行台发生内讧,阎鼎开始诛杀不愿随行的大臣,但更多大臣趁乱逃跑了,荀藩侥幸逃到荥阳境内,不久就气愤而死了。桓景依稀记得,当初在江东时,刚刚从关中逃出来的周顗就对他说过那次西行的惨状。
如是推测,荀崧既然是荀藩的侄子,那么也多半是荀藩一派。之所以留在南阳,是为了给西行的队伍做后备部队,只是西行队伍内讧之后,这支军队就成了孤军。之后虽然朝廷在长安安定下来,但内讧不断,外加境外刘曜相逼,渐渐地也把这支军队给忘了。
“所以那荀崧手下,却是长安朝廷的队伍?”
“正是如此,荀崧与末将一样,先前都听命于荀藩。”李矩拱手道:“但来的这人颇为可疑,刺史若要救援,还望再问得清楚些。”
桓景沉吟片刻,有些突兀地抬起头:“那杜曾又是什么来历?”
“听闻先前只是竟陵裨将而已,后来永嘉年间反叛晋室了,本来只在竟陵一带割据自守……”
李矩大致将杜曾的过往描述了一番,简而言之,就是他本是荆州裨将,后来随主将胡亢割据自立,未几,他又杀了胡亢自立,之后几次假意投降朝廷,但不久又反叛了。
杜曾的经历,在永嘉年间的乱世中,算是一个相当典型的小军头了,与先前张平、赵染之流相差不大。一般而言,在乱世之中,这种军阀只满足于守住本土,没有由头,不太会主动出击他处。
“这么说来,杜曾的手下亦是先前荆州本地守军?那么为何近日又开始进攻南阳呢?”桓景开始好奇杜曾的动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