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伏牛山(2 / 3)
自己后方并无威胁,军士已经休整一月有余;而杜曾方胜荀崧,又分兵出击,正是懈怠之时。大概料不到刚刚占据洛阳的自己,会敢于倾巢南下,攻击自己的后方。
天时难得,而南阳民心尚在。若不趁此时一举打垮杜曾的脊梁骨。若是让这股割据势力发展起来,自己后方不稳,那么待汉国对付完刘琨,自己就将两面受敌。
他放下荀灌的手,走到厅堂正中,朗声道:
“杜曾今日不平,将来必为大害。且此行是吊民伐罪,师出有名。诸将听令,即日刻飨士卒,备行囊,以应今夜出征。抽调荥阳军马与卫戍营留守洛阳、荥阳一线,其余军民如荣誉营,第一至四旅等,尽往南阳。”
“愿为刺史效死!”众将齐声呐喊。
桓景回顾倾倒于地的荀灌:“至于姑娘你,可识得荆州陶刺史否?”
“是陶公士行么,识得、识得。”荀灌急忙应答,生怕耽误了一点时间。
“我今日稍后会起草一封书信,约陶刺史会猎于襄阳。还请姑娘送去夏口。”桓景睥睨厅中,心中已有定数:“此次南下,非止救南阳一地,亦图永定荆州。”
主将言毕,众人急急开始各自准备。在派人写檄文,在军中演说鼓动一番后,当夜,伴随着无数火把,大军近万余从洛阳启程。而荀灌则骑着快马,与几个信使一道,迅速向夏口奔驰而去。
经过五日兼程,大军出轘辕关,沿汝水南下,又经由襄城,昆阳,直抵叶县,这里正是荆州与司州交界之处。
此时县城之中早已空空如也,除了寥寥几个守在城中的破落户,商旅和住家都早早向北逃往襄城郡。桓景沿路接收了不少流民,经过打听,只是听说杜曾集中兵力在宛城城下,并不向北而来。
午饭之时,桓景站在军营边缘,向南望去,只见一座莽莽苍苍的大山横亘在前方。在地势平坦的中原,此山如巨兽伏地,铁一般的脊背自西向东,可谓险绝。
他不禁开始思考,若是在此地埋伏上一军,自己恐怕不好应对。正当此时,他的身后,一个苍老的声音响起:
“刺史,前方就是伏牛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