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备蝗之论(1 / 3)
“蝗灾者,天也。”卞壸小心翼翼地进言:“面对天灾,我们只能内修道德,然后尽力开仓赈灾而已。至于灭蝗,乃是逆天之举,徒耗资费。不如将所用财物,全面用来从江淮购粮,以资百姓。”
卞壸的这种说法,是儒家的常见论调,因为天灾在儒生看来,正是上天示警。卞壸厌恶谈论上天鬼神之事,也不信什么蝗虫是蝗神的说法,但是对于蝗灾的办法,却还是救一个百姓算一个百姓,随后等着上天回心转意。
“开仓?”温峤在旁冷笑一声:“以我的计算,仓中存粮,足以支新军半年。待刈麦完毕,收获的粮食又足以支撑新军半年。也就是说,现在的库存,勉强够军队自己撑到明年而已,可没法供给百姓。至于财物,靠我们那些库存,又可以换来多少粮食?救活多少百姓?”
卞壸反驳说:“但也不能见死不救……”
“你能凭空变出粮食么?变不出来的话,倒不如将财物散尽,激励全军将士出箕关,到平阳去劫掠与抢割麦子。若依此计,既可以削弱刘聪,又可以换来粮食,说不定就可以补充上粮食的缺口。”
温峤这种办法算是以邻为壑了,不过也还有些可行性。毕竟正是刈麦时节,若是冒险出击刘聪的领地,说不定能够抢回一些麦子。
至于为何不去抢刘曜和石勒呢?刘曜治下正在遭灾,而石勒又路途遥远,所以不在考虑之内。
“是何毒计?”听到劫掠二字,卞壸捏紧了拳头:“若是那样,我们岂不是得罪了平阳的百姓?将来又怎么能在平阳立足?”
“自身尚且不保,如何保民?桓刺史能够救司州一地就行了,如何要管其他地方的百姓?”
卞壸和温峤的斗嘴桓景实在是听厌了。卞壸的对策显然是无奈之举,而温峤的对策看似更为实际,但牺牲的却是长远的名声。但不管两人怎么争辩,在桓景看来,坦率地说,这两个方案都是在向蝗灾投降。
“够了!”他将几案狠狠一拍,众人旋即安静下来:“蝗灾必须防住,也能够防住!”
众人目光汇集在桓景身上,目光中有迟疑、惊讶、质问等各种情绪,桓景不禁面红耳热。在这个时代的人看来,已经成型的蝗灾,是没法控制的。如今这些下属看自己,简直如看神仙一般。
能多大程度防住蝗灾,他其实自己心里也没有数。毕竟这个时空,连杀虫剂也没有,对于农事,自己不见得比这个时代的老农熟悉多少。
但桓景心中还是有个可以借鉴的例子。他依稀记得从前看过唐代姚崇治蝗的案例,也就是说,在没有杀虫剂的中古,仅仅靠着土方法,是可以压制住蝗灾的。
正面和蝗灾抗衡虽然风险极大。但一旦成功,利益极大,损失极低。如果蝗灾中只有自己幸免了,那么等到明年,四周的势力必然因为缺粮和陷入动荡。而反观自己的军队,休整了一年,则可乘势出击,而并无后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