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科技、情报与商业(2 / 2)
今年的春耕多半是赶不上了,然而来年的春耕,大概就可以沿着郑国渠和白渠旁,又增添许多耕地。
而科技之外的要事,则是情报与商业。
尚虞备用处的小孩儿们经过两年的磨砺,大多数已经长大,有了丰富的经验。然而这个机构始终是听命于桓景一人,还说不上是一个成型的情报机构。许多详细的信息还是需要通过唐泰斯负责的商队来补充。
这样商队和情报交杂的情报获取方式,在以前外部环境稳定的情况下,可以大行其道。然而现在随着祖逖的失败,函谷、武关以东尽是敌人,随时可能因为开战而商路断绝。那么商路能够获得的情报就越来越少。
这次建康的事变,商队事先就没有传来任何消息,作为王敦使节的羊曼竟然是最早报知长安建康消息的人。
情报机构必须扩编,而且不能只有一个情报机构。
桓景想起了自己弃置不用的李头。李头过去在乞活军的经历是一把双刃剑,让新军将士疏离的同时,也在流民中有了一定的威望。靠着流民的网络获取情报,再合适不过;而且由于李头和新军将士的疏远关系,还可以用来监察新军自己,而不用担心监察与军中奸细互相勾结。
桓景于是让李头负责的流民募集处,以招募流民为名,暗地里兼任监察情报之职,随时向新军报告情报。
只是这样一来情报全由不专业的流民获取,过于粗疏繁冗;二来桓景对于李头也并非完全放心。所以桓景又让完全忠于自己,由冉良负责的尚虞备用处,对作为监察部门的流民募集处本身进行监察,并且所有情报经过两个机构双重确认,桓景才放心。
桓景扩充尚虞备用处人员,将新军中的不少年轻精锐经过挑选送入其中,又淘汰了不少之前的成员。这样靠着建立两个互相制约的情报机构,桓景终于在通往东边商路断绝之后,重新打造了一个可靠的情报网络。
至于商队也没有失去作用,反而一时风头正盛。
原来虽然没有了情报相关的副业,但是因为通往凉州的道路打通,商队的地位反而更高了。西域各种珍奇的物品,经过丝绸之路,正源源不断地输入长安。
桓景期待的,不止是商业上的利润,更重要的还是能否从胡商手上拿到一些后世常见,但是难以获得的物资。
一月,凉州的军马还未及返回,凉州来的第一批胡商就随着张寔送嫁的队伍抵达长安,同行的还有张寔带来的庞大使团——和张寔的女儿,张兰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