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六十五章:心向家乡(2 / 3)
杨小花等人走后,陈领坐了靠后屋墙的一把椅子上。
杨大春坐在了炕沿上。
陈领看着杨大春:“大春你有什么事儿,要跟我说就吧。”
杨大春:“老姑奶,咱们村里是不是,还没有什么副业、工厂的呢?”
陈领:“可不是呗。咱们这么大个村儿,就是姬思忠家开着一个,打紧缩、出小瓶盖的副业厂子哪。再有就是有几家卖豆腐的,还有几个一早些起大早,喝鸭子鸡的人。”
杨大春:“老姑奶,国家改革开放的目的,就是发展经济,要把经济搞上去。叫全国的老百姓,尽早的脱贫致富。咱们村的老百姓,光靠种地是不容易,脱贫致富发家有钱的。”
陈领:“对、过去生产队的时候,周围十里八乡的村儿,就属咱们村的生产搞的好、粮食打的多、日子富裕了。打一分开生产队的这两年里,咱们村的人,光靠种地过日子,手里头还是没有多少钱。在咱们村的周围其它的村里,现在出现了不少的,万元户儿、双万元户儿。在咱们村里,可没有出几家万元户儿,咱们村倒变的,比别的村穷了。”
杨大春:“老姑奶你知道这是,因为什么原因造成的吗”
陈领:“我知道,因为别的村里副业厂子多,咱们村里没有副业厂子。”
杨大春:“老姑奶,我正想跟你商量这个事哪。现在改革开放了,厂矿、企事业单位的职工,已及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都可以自由选择,能发家致富的行业,也就是人们说的下海,现在特别的时兴下海挣钱。我有个同事,是百沟镇的人,他就下海经了商。他在百沟镇开了一家箱包厂。他那个箱包厂的生意,非常的红火,订单多、人手少,活忙不过来。他有一回看我去跟我说,他想着在外地,再开一个分厂,经济收入单独核算,到年底下交给他,一部分利润就得了。他问我有地方儿,开这个分厂没有,我当时就想起咱们村来了。我想着把这个分厂,弄的咱们村来开。老姑奶你看着行吗?”
陈领高兴地:“忒好呗。”陈领高兴之余:“不过开这个分厂,得有资金垫底啊。咱们村里哪有这么多的钱,垫这个底啊?”
杨大春:“咱开的这个厂子垫底的钱,不用咱们管由他们管。咱只要找块地方儿,盖厂房就行了。”
陈领:“要是这么着,他们还得来厂长管理、跟工人干活呗?”
杨大春:“厂长、工人都不来。咱把这个分厂,弄到咱们村里来开,为的是上咱们村里头找工人,叫咱们村里的人,在厂里干点活儿、挣点钱,早一天脱贫致富有了钱。”
陈领:“上咱村里找工人倒是好找,可是找厂长管理这摊子事就难说了。”陈领脸上失去了笑容:“大春你是不是也想着下海,家来当这个厂长啊?”
杨大春:“老姑奶不是。”
陈领:“那、那谁当这个厂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