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孤帆远影碧空尽(3 / 3)
内城按都城规制,遵循严格的建筑风水,因而布局整齐划一,板板正正,外城则不然,外城修建于明朝嘉靖时期,刚把城墙修好,朝廷发现没钱了,也就作罢。
外城的街道和房屋,都是民众自发弄出来的,从陆路入京的货物经卢沟桥进广安门,在外城集散,外城便成了手工业区和商业区,房屋修建、街道布局,由着商业需要和人们的生活习惯来,所以形成了东倒西拐、歪歪斜斜的布局。这种看起来有些混乱的地方,却更适合商业发展,在康熙中期时,外城车水马龙,商贾云集,酒楼林立,繁华程度已超过了内城。
外城市井气息浓烈,一些耽于享乐的旗人就偷偷迁居外城,屡禁不绝。与此相反,不少原住在外城的汉族大臣,通过皇帝赐予宅院,或请托找关系,搬入了内城。
每个城市都是围城,里面的想出去,外面的想进去。清朝入关已历将近八十年,这bj城的内外之分,旗人非旗人之分,满汉之分,已经不再那么泾渭分明,但总体上,内城仍以旗人为主,外城仍以汉人为主,就好比今夜赶车回家的施经纬等三人,都住在外城。
在外城,还能结识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各省府州县在京城设有会馆,大多在外城西边,崇文门附近也有一些。会馆类似于后世的驻京办,
最早的会馆是建于永乐年间的bj芜湖会馆。嘉靖、万历时期趋于兴盛,清代中期最多,主要为同乡官僚、缙绅和科举之士居停聚会之处,故又称为试馆。每次会试时,各地举子纷纷来到京城,出门在外,人生地不熟,易受本地商家蒙骗,地痞流氓的欺辱,举子们就会去找本地的会馆,如广东的举子找广东会馆,出于同乡友情,会馆会给本地举子们提供帮助,若举子在京惹上了事,会馆还要出面斡旋。
施经纬等三人的家,就在会馆密集的区域,因此结识了一些外省的举子,虽然相逢时间不长,但也投契,周文博说他的几个外省朋友要回老家,明日他要到东便门码头送行,恰好施经纬和高景行也要送朋友,三人便相约一起去。
次日一早,施经纬三人在骡马市大街一个包子铺碰头,草草吃了早饭后,雇了一辆马车,前往东便门码头。
东便门外最重要的标志是大通桥,集桥梁、桥闸和桥码头于一体的建筑,是京城重要桥梁之一,建造于明正统三年,全石结构,联建三孔拱券,桥面缓坡不陡,桥上一侧有二十根方形望柱和实心护栏板,桥头有抱鼓石,桥西侧设置水闸调控水流,大通桥每桥孔石券顶刻有吸水兽。
大通桥上下,人流如织,码头内外,车马不绝,通惠河中,驳船穿梭,帆樯往来,好一派繁忙景象。
码头外东侧,有个颇大的平台,专门用来给人送行的,此时已经站满了人,施经纬看到了他的朋友,连挥手打招呼,周、高二人也看到了他们的外省朋友。
这些回去的外省朋友都是没考中进士的,若是考中,会等待翰林院的通知,安排入翰林院当差的时间,要到过年前才回老家。
作为有幸中进士的施经纬和高景行,对他们的外省朋友进行抚慰,同时鼓励和祝福,希望他们三年后定会头顶文星,金榜题名。
一辆辆运货的驳船卸货后,折返回去,一辆辆运人的客船也扬起了帆,往南开去。运河主要用于漕运,平时是严禁民间运人,以免客船过多,与漕船争道,造成漕运堵塞。能坐上运河的客船,是三类人,一类是贵族,一类是官员,还有一类就是归乡的士子,这也是朝廷显示对读书人的重视和优待。
船家们在催了,这群年轻人颇是不舍的分开,这一别,也许就是永别。在古代,不同省份的人能汇聚在一起,机会是很少的。如若这几个外省的举子,他们一直都考不中进士,不能入朝为官,就会留在本地找个营生手段,安身立命,娶妻生子,了此一生,基本不会再上京城。
码头上的施经纬等人挥着手,那艘客船开走了,很快看不见了,施经纬忽然想起来一首诗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