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熬夜注解(1 / 4)
长安城里关于讲述《三字经》的地摊课堂,这段时间很是火爆,最为神奇的是,居然没有出现行业的鄙视链。
一般情况下,都说同行是冤家,卖米的见不得卖面的。毕竟市场就那么大,你卖的多一点我就要卖的少一点,这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竞争。
然而,这些讲述《三字经》的地摊课堂,却并没有产生矛盾和冲突。
老李皇帝对这个新事物也是颇为感兴趣,虽然讲述的这内容都属于最为简单的,听课的人也都是普通的平民百姓,连一本《论语》都认不全的人。
而老李最为关心的其实就是这个群体。
大唐的平民阶层的读书人,大多数其实也认不了多少字,有很多真的是那种一本《论语》都读不下来。
说实话,如果全部靠这样的人来参加科举,那简直是对老李的科举大业一种侮辱。真的要把这样的人录取到朝堂里面,那可真的就成了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了。
别说后来大宋的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的事情,这事其实当初是一个嘲笑赵普的话。当时的副相卢多逊看不惯宰相赵普,而且每次御前应对的时候,赵老二提起的典故,卢多逊全会,而赵普基本上都不会。所以卢多逊则嘲笑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意思是赵普学问不行。
如果真的靠着半部《论语》就能把天下治好,那才是笑话,老李皇帝当然不可能把这些水平太低的家伙录取到朝堂上来,他还是希望这些家伙能够读的书更多一点。
虽然《三字经》的档次比起《论语》来差了许多,但是目前来看,却形成了一个人人读书的好氛围。只要大家都读起来,读的多了,总有几个冒头的。
所以他也让杨弘礼带人,到这些地摊课堂前去听课,实地考察。
国子监的人这段时间也忙坏了,他们可不是白出去转悠的,而是带着明确的任务的。每一天回来,杨弘礼还要将其中的问题进行整理和总结。
杨弘礼也知道,皇帝陛下对这地摊课堂十分重视,可是要真的当做一回事啊,所以他选人的时候,肯定是要选那些工作比较认真的,而且临出发前特别强调皇帝陛下对这件事情的重视程度。如此一来,派出去的人自然也听得十分认真。
你别说,这一听之下还是真的有收获的,杨弘礼听了这么几天,他每天都要转几个不同的摊点。
结果听下来,他发现这些讲课的人水平参差不齐,而且讲的有很多谬误,尤其是对某些典故的解释还出现了许多问题,这样下去可是会误人子弟的。
他觉得应该把这些问题给老李皇帝反映一下,最好将这些家伙都拉到国子监进行培训。
老李皇帝听完之后也陷入了沉思,将这些家伙拉到国子监来培训,可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反正这一两天的时间也就挣个五六百文,虽然说生意火爆,参加培训肯定是没办法赚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