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长安时间(1 / 2)
李世民听完后,没有惊讶,也没有生气,他早就知道,自己亲近之臣中,除了极少数是寒门出身,绝大部分的文臣武将都或多或少与世家大族有牵连,甚至直接就是出身于世家,只是背后的家族有大有小而已。自己身边最亲近的三位臣子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都是出身于世家,只是长孙家没落、清河房氏势小,唯有京兆杜氏仅次于五姓七望,势力庞大。他从来没有怀疑过这三人的忠心,但同时也知道三人身后有家族的羁绊。
所以,这时他听到杜如晦的话,不生气,不着恼,反而为杜如晦感到心痛。看着这位为他登上皇位耽心竭虑的挚友冠下的华发,不禁感到有些心酸,要知道,杜如晦刚刚四十出头啊!李世民想起之前五郞曾说过的一句话:个人是没法选择出身的。眼前的克明不就是这样嘛!他对自己的忠心不容怀疑,但在面临家族内部的压力时,也只能选择一定程度的妥协。用五郞的话说,这是人之本性,如果不这样,反而显得这个人没“人味”了!
想到这里,李世民轻叹一声道:“克明,我明白你的意思。我可以告诉你,两日前的下午,我和楚王在返回太极宫时,于荷恩寺外遭到三百黑衣死士的刺杀,如果不是当时有楚王在,你们可能就见不到朕了!”说到这里,不理一众宰辅重臣们惊骇的目光,继续道:“事后,我命潞国公、霍国公、攀国公三人彻查此事,但没有想到的是,相干人等都被灭口,就连在刺杀现场抓到的十几名刺客,在送到刑部大牢后,未及审问就被全部毒杀!在座诸位,都是朝堂重臣,你们告诉朕,这事有没有蹊跷?这事是什么样的势力才能做到如此程度?”
殿内的宰辅重臣们闻言都沉默了,都是浸淫朝堂数十年的老客,这种事不用想就知道其中的道道!想来,如果不是顾忌减员太众,影响朝堂运行,圣上和楚王能直接杀光有嫌疑的各大世家!现在,只是派兵抓起了不到三十位世家子弟,已经是高举轻打了!
杜如晦也明白了过来,直接起立躬身道:“圣上,其前的原委,臣委实不知,冒昧替人陈情,实是不该,请圣上责罚!”
李世民亲自起身搀起他,轻叹道:“克明,你的身体不好,就不要这么认真了!你的情况,我当然明白,京兆杜家因你而兴,但同时也给你套上了枷锁!楚王之前就与我说过,你负责的事务太过繁重,再如此劳累之下,会大伤身体,让我给你放假!”
杜如晦闻言一呆,圣上和楚王能为他想到这么多,实在是让他感动,再想想自己刚才还在为家族的利益问询圣上,却不知道这一切的初始竟然是三百死士在宫城门前伏击圣上和楚王,这事谁都不能忍啊?作为这个时代杰出的政治人物,他在心里是赞同圣上的,这等规模的刺杀行动,不是一般家族能够策动的,五姓七望确有最大的嫌疑;而且,在这长安城中行动,能够为死士们提供掩护的不是杜家就是韦家,其他家族还没有这种能力。这也说明为什么会有五名韦家的官员被抓。
看到他变幻的神情,李世民轻轻拍了拍他的手,叹道:“克明,不要想了,事情已经发生,我也让三位将军出了招,如何接招就是那些大族的事了,你就不要操心了。”
听到圣上说出这样的话,在座众臣都尽皆默不作声,这件事是皇家和五姓世家的较量,他们这些人根本插不上手。在这种核心层的会议中,只能敬陪末座的谏议大夫、检校尚书左丞魏徵,眉头皱了又开,但最终也是选择了沉默,他善于提意见,但不想当无知的炮灰——眼前的事涉及到皇家与世家的争斗,无关其他人等,卷入即死。
安抚杜如晦坐下后,李世民也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开口道:“克明,你回去告诉你家族长,其一,已经被抓捕的这些官员,俱是因为贪腐和戕害百姓,罪不容赦;其二,朕与楚王在宫城前遇刺,皇家不能忍,如果找不出幕后元凶,朕与楚王不介意大索天下!”
圣上说的话如此严重,杜如晦只能凛然而遵。
出了宫门之后,杜如晦回头看了看巍峨的宫墙,心中叹息:希望此事不要牵扯到杜家吧!如果牵扯到,他真的不知道自己在朝堂中如何自处了!
九月初九,重阳节(也称老人节,太上皇李洲和唐皇李世民在上林苑开宴上千席,招待五十岁以上的老臣和长安城内六十岁以上的百姓。期间,李世民在一所偏堂中接见了七大家族在京的话事人和京兆韦杜两家的族长,双方谈了什么,外人不得而知,但其后,街市传闻的宫门刺杀案不了了之。当然,已经被抓起来的世家官员们也不可能放出来,在查实了所犯罪责后,很快就被判罢官、抄没家产、发配岭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