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蓝田封地(2 / 2)
对于这部分农户的置疑,李智云指示马周,直接给那些非王府奴籍的农户两个选择:
一是把各家耕种的土地交还王府,听从王府的安排进行耕种,每日王府包中、晚两餐,再发十文工钱,也就是成为王府的雇农,其租庸调由王府承担;
二是农户不愿成为雇农,可以把现在耕种的土地置换到已有规划之外的农田,这个过程中,王府会按照每丁8亩的数量为其配田,但租庸调由各户自行承担。
之所以这样安排,第一个选项是为今后规模种植、规划农业做准备,第二个选项是为试行农田承包到户做准备,这是李智云为后期在大唐实行新农业体制做的试验,因此在实行过程中,他有意淡化了均田制里永业田、口分田的称谓和界限。
此时的蓝田县,原录户数75余户,人口5万余人,有丁13万人,按唐均田制,每丁应授永业田2亩、口分田8亩,但实际上很难授足,平均下来,每丁能够得田6亩就不错了;而且这其中还有将近三分之一的户数是原来皇庄、其他功臣食邑的佃户,这次一并随着原租种的土地留下来,他们名下根本无田。
在这样的情况下,许多有田的农户纷纷选择第二项,把自家在王府规划内的土地上交后,换取了别处的每丁8亩的实授田,都大感占了王府的便宜,对楚王感恩戴德。当然,也有很多农户觉得自己承担租庸调负担太重,还不如成为王府的雇农,既管饭,还有工钱拿。现在才刚刚开始,谁也不知道自家的选择是否合算,但王府规划的种植规划却是推行下去了。
现在的蓝田县,已经开垦出来的熟地有35万亩(唐代时,一亩约为4793平方米,小于现代的667平方米,为了方便计算,以后每亩按5平方米计,而后世的蓝田县耕地面积44万公顷(每公顷1万平方米,合唐亩2亩,换成唐亩足有8万亩以上,且有超过四分之一(115万公顷的是有水源保证的有效灌溉农田,在唐代时可开发的土地还有很多。
李智云指示生化人专家们做好完整规划,尽快对可耕土地予以开发利用,他要在最短时间内把蓝田建成一个示范基地,然后向全国推广新粮种和新农业体制。
为了更好的管理好蓝田封地,并为以后解决大唐土地问题探路,李智云特别指示王府法制司制定了《蓝田县土地管理办法(试行版》,将全县土地分为工业、农业、商业、矿业、林业、畜牧业、水利、宅基地等八类,由王府统计司确认计量后,明确土地类别,工业、矿业、商业、宅基地类土地由王府土地司管辖,农业、林业、畜牧业、水利用地由王府农业司负责,未经统计司批准,各类土地不得变更土地类别和用途。
早在九月廿八那天,李渊和李世民到楚王府与他商议强国计划时,他就提出要在封地蓝田县进行多方面的改制试点,包括行政、农业、工商业等一揽子计划,这个李世民当然同意,还提出要调派重臣入王府任职,不过被他拒绝了;李智云不是担心这些重臣会掣肘或奉命监视他,而是真看不上他们,不是说这些重臣无才,而是说他们的思想都还停留在当代,可能根本不会理解他的所作所为,要做事时还要给他们反复解释,不够麻烦的。
九月底,李智云亲自设定了王府的内部机构设置,于王府中设立了综合司、财务司、法制司、统计司、工业司、农业司、商业司、保安司、勤务司等部门,分类管理王府事务,等于提前为朝堂政事改革做个试点。不过,在此期间,却是感觉到了人才短缺的困难,这让他不得不用生化人来顶替,而生化人执行任务没问题,但是创造能力、自主能力就差了不少。
后来,在十月初三陪同李渊和李世民视察新军营时,他看到了一直在咳嗽的左武卫大将军、上柱国、翼国公秦琼,发现这位隋末唐初的著名猛将竟然一脸病色,身体极度不佳!
询问之下,李世民告诉他,秦琼自入唐以来,一直随他四处征战,每战都是首冒敌矢、突前闯阵、斩将夺旗,立功无数,同时也是受伤无数,光是失血都至数斗!因此,现如今虽然其年龄刚过四十,身体已是每况愈下,经常伤痛缠身,特别是冬季时,连骑马都费劲,不知何时就会彻底倒下了!说到这里,李世民也是慨叹连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