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章:历史的惯性(2 / 3)
“辞修这次调十八军增援北线也算是无心插柳之举,稳定了北线形势不至于崩溃,第三师团虽然从44军的防线突了出去,但也遭受了重创,这次就功过相抵吧!”
种裁定了调,后面的就好说了,都是不痛不痒地反思,连自罚三杯都算不上,这事就这么遮过去了。
这也好理解,事关中央军,就算是败仗都会高高举起,轻轻放下,更何况在他们看来这只能算是一场平局,更不会把板子打到中央军的屁股上了。
而小诸葛这里,只要不甩锅给桂系他都会闭嘴的。
战役总结的事就这么轻轻揭过去了,剩下的就是讨论鬼子下一步行动,陈上将又是第一个发言,他要扳回一局才行。
“种裁,鬼子经过第一阶段的作战,损失兵力超过两万人,第三师团、第十三师团这两个主力师团减员严重,部队疲惫不堪。物资消耗巨大,空投那点物资只是杯水车薪,支撑不了后续的作战需要;
所以我认为鬼子会放弃进攻夷陵的计划,会选择撤兵休整,至少一个月内,鬼子无力发起大规模的进攻!”
陈上将的分析得到了大部分大佬的认同,连小诸葛都没有站出来反对。
毕竟双方打了二十余天了,弹药打到都靠空投补给的地步了,支撑七、八万大军攻势作战所需要的物资是一个天文数字,不是那么容易筹集的!
现代战争打的就是后勤补给,没有补给的攻势作战那是送人头。
种裁见大家意见出奇的一致,与他的想法不谋而同,顿时满意地点了点头,他已经不想跟鬼子继续死磕下去,保存实力才是上策。
种裁在做出鬼子不会继续进攻夷陵的判断后,国府对河西地区的局部兵力部署进行了调整;
将原来守备在河西的第33集团军和江防军主力大部调往河东,以致河西兵力空虚;
没有制定在河西作战的计划,不仅远安、南漳等县没有设防,夷陵的防御兵力也很少。
这一臭棋又被鬼子抓了一个正着,在得到了1000余吨的物资补给后,鬼子第三师团等部突然渡过汉水,乘虚而入,打了国府军一个措手不及;
这个时候五战区长官部,对形势的判断出现了重大偏差,都以为鬼子在佯动,左兵团由战区司令长官李上将指挥第2、第22、第31集团军和第68军,攻击襄花路、京钟路及汉宜路日军后方,想切断鬼子的补给。
可惜鬼子根本不理会自己的后路,而是两个师团过了河后加速攻击前进,当晚即突破第四十一军防线,次日便进入襄城,两个师团随即并列向南攻击前进,进入三十三集团军背后,压迫我军调转正面。
这是典型的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左路军重兵断我补给线,我一路猛冲猛打打到你右路军的北后去;
鬼子已经进行过补充了,携行的物资打十天半个月问题不大,所以他们根本不在乎国府军断了他们的补给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