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1 / 3)
匆匆之间,一月而过,送别桓哥,独行而返。
走在铺就着浅黄色和浅粉红色(#ff6666地砖的人行道上,纵观目力所及至尽头的路线,砖块在某处忽而高高凸起,在另一处忽而又深深凹陷,经过时,身体随之起伏。为什么不走旁边看起来更为平坦的地方?因为通过这样的重心不稳,让我得以觉知了自己双腿的存在,感受到一种真正走在路上的感觉,这种感觉貌似已长久地停留在了儿时的乡野小路上。尽管之后也在不停地走路,还走了更多、更远的路,但更多的也只是类似无意识状态下的肢体动作罢了,再不是纯粹的走路。
随意以一块地砖为中心,从它前后左右四个方向对比会发现,其间的砖缝间隙也满怀深意,有的挨得很严实,仿佛插不进去一根针;有的间隙较宽敞,是你崴脚的好去处;而有的间隙不宽也不窄,正好留出了一道生命之缝,无名小草得以从中向阳生长。
但愿,我能成为一棵小草,扎根于并不肥沃的土壤中,从狭缝里生存,迎着春日的清风起舞,朝着夏日的朝阳而歌,即使受人践踏,遍体鳞伤,亦无怨无悔乎。
看见三个穿着统一校服的学生正坐在树下的长凳上玩手机,年龄介于小学三年级至初二之间,一时无法确定。因为仅从身高来判断的话,误差很大。记得有次坐公交车,遇见一个小小个子、稚嫩脸庞、说话嗓音尖声尖气、吃起辣条来嘎嘣脆模样的学生,看起来像是刚从一年级升上来的,通过对话得知(不是我有意偷听,怪他们自己说话声音太大,无视了我作为旁观者的存在,竟然已是初一下学期了。现在看着这三位小朋友,我脑中仿佛有一根橡皮筋“嘣”地似的弹了一下,震颤之余,促使我要去和他们“谈一谈”,至于谈什么,不得而知,反正就是要谈一谈。
“你们好。”我走近后微笑道,语气尽量显得平和。其实我走过来时就有意无意地弄出了点声响,以引起他们注意,否则如果直接对埋头专注手机之人说话,冷不防会吓他们一跳,便不利于后续事情的推进。
他们抬头看着我,一张张稚嫩的脸庞。
“请问,你们是小学三年级学生吗?”
他们没回复。坐在左边那位(相对于我右手边,不屑似地瞄了我一眼,然后用手挠了挠胸前的外衣,我循着他动作的轨迹望去,看见了手指旁边衣服上“实验二小”的字样。那就当你是三年级吧。
“是这样的,”我思绪飞旋,想着应该怎么说,“鄙人正在做一项社会,呃,街头调查,不知道三位有没有兴趣接受采访呢?”
他们面面相觑。左边那位看了看我,又转动视线看了看周围,开口问道:“就你一个人吗?”
“呃,”我愣了下,但随即化解,“我同事在那里。”我指向差不多是街对面的一处橱窗,他们顺着看过去,估计是天工做巧,那里刚好有什么东西在若隐若现地反着光。我继续胡诌道:
“用的长焦镜头。因为根据之前的经验,有的采访者看见一架摄像机瞪着他的话,他会不太好意思,说话也吞吞吐吐的,没说上两句就叫我们不要拍了。”我由着话头迫近一步,“你们该不会也拒绝我吧?”
中间那位感到有点不安,收起了手机,对同伴道:“我们走吧。”
“采访什么内容?”这时右边那位开口了,等于是打断了同伴的提议。他戴着一副浅蓝色塑料边框的眼镜,应该是近视镜。
“嗯,是关于童年的题材,主要是童年趣味方面的。”我顿了下,继续说,“就是随着现在信息时代的来临,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屏幕中的世界,无论是大人、小孩、老人、学生,人手一部手机。在这样的情形下呢,我们就发现,有很多属于童年的游戏、童年的玩乐、童年的回忆,在慢慢地消逝掉了,不见了。就拿我来说吧,像我们小时候玩的很多游戏,现在都基本看不见了。”
闻言,戴眼镜的男孩看了下手表,淡淡地说:“给你21分钟。”俨然一副显赫人物接受访问时的口吻。他的两位伙伴听他这么说,也暂时按捺住了要走的意愿,虽然还是略感不安。
我朝对面扬了扬手,然后伸手把上衣内袋里的一支钢笔拿了出来,挂在衣领上——有句话怎么说来着:说了一句谎言,就需要更多的谎言去围绕它——呵呵,有点意思。我挨着戴眼镜的男孩坐了下来。
“嗯,首先想问一下,你目前的童趣活动都有哪些呢?就是平时都玩什么游戏呢?”
“电子游戏。”
“呃,不是,我不是问你在玩什么游戏,我是问你……那我换个方式,你除了玩电子游戏外,其他还进行什么活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