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第二章:河中朝贡(2)(2 / 2)
使者冲伙计点点头,开始盘算起来,他们一行,手中物资除了贡物再就是些河中特产,贡物是万万不能动的,不然欺君之罪他可担不起这责任,只能在河中的特产上下功夫。
此次出行,河中埃米尔阿里给使者兀畏思的任务不仅仅是向喀山的皇帝称臣朝贡,最重要的还是打探喀山如今的贸易形势。
在河中与其它中亚国家来说,喀山帝国就像东西方贸易黑夜中的一盏小油灯。虽然路途艰辛、难以利用,但聊胜于无。
自1449年奥斯曼攻陷君士坦丁堡以来,世界的贸易格局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从汉朝张骞出使西域开始,东西方的交流逐渐摆脱神话传说的范畴,开始进入相互贸易的阶段。
等到了唐朝,这种贸易进入了一个高峰,甚至利用西欧与中原的贸易就可以一定程度上养活一个横跨北非中亚的大帝国——阿拉伯帝国。
而后,随着唐朝的瓦解,贸易的一端发生崩溃,失去巨大经济支柱的阿拉伯帝国也随之分裂。直至宋朝的建立与辽朝的扩张,全球贸易才算是又正常起来。
蒙古帝国时期,蒙古人打通东西方的陆路商道,东方和西方的贸易终于再一次回到唐朝时期的繁荣。元朝对于商业的宽松政策也承接自蒙古帝国,使得虽然蒙古帝国很快就分裂了,但贸易并未受到太大影响。
后来,永乐帝朱棣开辟海陆贸易航线,西欧开始大航海时代,东方和西方不约而同的向未知的海洋世界发起了探索,虽然西欧对大西洋的探索还十分幼稚,但郑和所开辟的航路仍然使世界贸易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直至1449年的那一天,奥斯曼提前攻陷了君士坦丁堡,西欧人失去了东方所有的大城市。当时东西方差不多百分之九十的贸易都要经过君士坦丁堡,为了获取足额的利润,奥斯曼人垄断了大明来的一切商品,一时间,纸张、瓷器、丝绸、茶叶,甚至印度的香料,中亚的毛毯对于欧洲人来说都成了奢侈品。东西方贸易从此进入低谷期。
此时,喀山帝国迅速崛起,打通了东方与西方的北路商路,与奥斯曼不同,喀山对贸易的态度也继承自蒙古帝国。为世界东西方的贸易商路下一个“后门”。
作为有着刺探贸易形势要务的河中使者,兀畏思经过一路的观察,察觉出了喀山国的与众不同和重要之处。
当即,兀畏思便拿出自己随身携带的笔记簿,开始构思未来被称作经济学史重要史料的《朝罗马记》。
书中的第一句是这么说的:自古贸易要道最忌偏远,但若有利可图,人亦不惧劳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