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小镇医院出奇事 奇男靓女入大学(1 / 2)
扶海市有一郊县,名“高如县”;高如县有一乡镇,名“观风镇”。
据说“观风镇”镇名与康熙皇帝有关:当年康熙南巡时曾来过这里,后来县太爷为纪念这一“盛事”,组织人力,在康熙驻足视察民情民风之处堆垒起一座小山,名“观风山”,山上建一小亭,名“观风亭”,观风镇由此得名。不过这“观风亭”,不少老百姓唤作“皇亭”。抗日战争时期,这皇亭毁于日军炮火,只剩残破不全的亭脚。后来,观风山又被“平山造良田”者削去一半。如今那半座观风山前的“良田”,成了小镇的菜场。
多年来,观风镇镇郊葫芦村的村民于金锁与妻子窦银银,一直在菜场卖鱼。或许因为卖鱼,菜场的熟人、买鱼的老顾客等,都亲切地称于金锁为“老鱼头”;如今,大概没多少人知道老鱼头其实姓“于”。每天临晨前,老鱼头就早早起床,开着那辆破旧的小型面包车,去小镇四周的养鱼场收鱼。天亮后,菜场上老鱼头夫妇的鱼摊儿,总能准时开业。但是最近数日,窦银银并没有来卖鱼,因为她即将做母亲啦。
昨夜今晨,注定不凡。
昨天是窦银银的预产日。傍晚时分,窦银银感觉到隐隐腹痛。老鱼头连忙将大腹便便的妻子扶上面包车,将其送到镇医院的妇产科。
但妻子的临盆与阵痛,是慢热型的。漫漫长夜,亦喜亦忧、忐忑不安的老鱼头一直在妇产科外的过道里徘徊。
临晨时分,妇产科的门突然打开。相貌靓丽的护士李梅走出来,不紧不慢地告诉老鱼头:“生了,是个小子,母子平安。”略作思索后,李梅又微笑着告诉已放下心来的老鱼头:“你的儿子创造了奇迹:他生下来时,不啼不哭。接生的医生在他的小屁股上拍了一下,指望他哭出声来。谁知道这小子不但不哭,反而咯咯地笑起来。”
妇产科产房的这一奇事,迅速传遍整个医院,继而传到镇上。镇上某些年长的好事者开始八卦起来。有的认为:事出反常必有妖,来到人世时不哭反笑,恐怕不是好事。有的认为:那老鱼头定是烧了高香,老婆为他生了个“乐天派”。有的认为:这小子将来一定会无视人世间的艰难困苦,勇往直前,前途无量。还有人暗自揣度:莫不是天上的笑星下凡了?
老鱼头夫妇自然不希望儿子长大后接父母的班,做菜场商贩;夫妇二人合计后,决定给儿子取名“于志远”。
在扶海地区,小孩生下后第一年的经历称为“基”,满周岁则称为“满基”。在这个地区,小孩满基是件大事:满基这一天,主人家不但要操办特定的喜庆仪式,还得准备酒席,宴请亲朋好友。这个特定的喜庆仪式,名曰“抓基”。传统的抓基,主要内容是:在小孩满周岁那天,父母当着来宾们的面,将小孩抱到床上,将事先准备好的算盘、书本、铜板、口红盒等物品放至小孩身边,让其自由抓取,借此预测小孩的未来。需要说明的是,算盘代表“账房先生”(如今称为“会计”或精打细算,书本代表教书先生(如今称为“人民教师”或求学上进,铜板代表商人或富有。至于口红盒,如今通常以口红笔代替,对男孩来说,它代表女人;对女孩来说,它代表美容与打扮。不用说,这一仪式带有喜剧色彩。
小志远满基这天的十点左右,“抓基”仪式正式举行。小家伙先用萌萌的目光环顾观众,接着咯咯咯咯地傻笑,笑完后伸出嫩藕般的小腿,将小算盘蹬到一边,接着左手抓口红,右手抓书本,最后突然扔掉口红,腾出左手毅然抓住铜板。
此时,静静围观的亲朋好友轰笑起来。有的说:“这小子将来一定喜欢读书,他知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有女颜如玉’。”有的说:“这小子爱江山,不爱美人。”有的说:“这孩子是干大事的料,将来的他,肯定不会满足于精打细算,过小康日子。”还有人居然判断:“这小子长大后,一定会成为满腹经纶、富甲天下的儒商。”
光阴似箭,琐事如云。一眨眼就要到小志远上幼儿园的日子。老鱼头夫妇决定把小志远送到镇幼儿园接受学前教育。为了方便接送,两口子在镇上的居民小区买了套二手房。
这天,小志远所在的幼儿班举办“我最爱的儿歌”主题班会。老师笑眯眯地站在一边,让她的得意“门生”魏真真主持班会。那魏真真,大眼睛,小酒窝,人见人爱。
只见那魏真真慢悠悠地走到小志远面前,奶声奶气地说道:“于志远,你最爱哪一首儿歌?能不能为大家朗诵一下?”
小志远站起来,眨眨双眼,突然唱起来:
“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跑得快,跑得快;
一只没有脑袋,一只没有屁股,真奇怪,真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