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六十年代的物价(大改)(2 / 3)
只是,当这种行为成为一种习惯后,她后来吸傻柱的血,也就顺理成章了。
她一个月275元的工资,平人均不到6元,可是在这个年代的工人家庭,人均正常消费是11块钱。(以上数据为六十年代,北京市单位职工生活标准
当然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和农村相比,能吃商品粮,一个月的工资比农村一年都挣得多,这也就是贾家和秦京茹,都不愿意回农村的缘故。
三大爷阎埠贵,也是面临同样的问题,37块钱的工资养活6个人,还给自己的孩子攒下了房子。
其实在林昊看来,阎埠贵这个三大爷,平日里的各种算计,其实是可以理解的。
比如,阎解成和于莉结婚后,要让他们交生活费和房费的问题。
哪怕作为一个现代人,设身处地的想一想,都能理解,“你都挣钱了,难道还想在家啃老不成。”
但他只是将这种算计,交给了几个孩子,却没有告诉他们,这样算计的目的为什么。
在林浩看来,如果阎埠贵能让他的子女明白,“可以为了生存而算计,却不是让算计成为生活”的道理,就不会有后来众叛亲离的下场。”
当然和阎埠贵比起来,刘海中这个糊涂蛋,那就是活该了,他大儿子的那句“父母不慈、儿女不孝”,就是他这一生的写照,直到后来过着孤家寡人生活,才算把自己活明白。
所以林昊决定,将来不管是和谁结婚过日子,自己的孩子一定要好好教育。不求孩子有多大成就,只要不长歪就行。
很快,林昊就走到工厂门口,和记忆中那些熟悉的人打招呼。
来到自己的工位后,开始按照计划打磨零件,虽然前身只是学徒,但是基础还是很扎实的,按照记忆中的流程,拿起了毛坯开始车零件。
然而终究只是继承原来的技能,刚开始时有点陌生,不过通过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后,也就越发的得心应手。
而他旁边工位上的工友王林,也只以为他是在磨洋工,后来看他加快速度后,也就没怎么关注林昊了。
就这样时间不知不觉的就过去了。
等到广播响起来后,才发现已经到了午饭时间。
随后就跟着其他工友一起,拿着自己的饭碗,说说笑笑的朝着食堂走去。
轧钢厂有三个食堂,光炊事员就有小二百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