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场 足球人才井喷(2 / 3)
“你说的啊,倒三角,我大禁区外等着。”陈飞翔铺垫了很久,看到楚天舒上当,心里乐开了花。
场边的观众自然都是懂球的,几名打分的教练都不吝啬为主导这次进攻的陈飞翔和楚天舒标注亮点。陈飞翔突然变化以及楚天舒超强运动能力对第一落点的把握,确实值得称道。而陈飞翔这一瞬间的表现更是堪称高光。
足球是一种特别容易按照惯性行为的比赛,因为教练平时的训练,都是会反复让大家习惯几个套路。别说这个僵化思维,但如果想赢,你没有流畅的进攻,没有高度统一的配合,是不可能的。
尤其是到了初中阶段,战术会上升到一个很高的层面。对战术不熟练,稍微一犹豫,可能半秒钟的时间,对方身体就会上来。
能改变一逼抢就丢球的方法有好几种,比如从小在受压迫环境下踢球锻炼控制球能力,经常打比赛锻炼思维能力,多训练套路提高队伍熟悉程度。在中国,教练能做的可能只有多练套路了。孩子们回家就要学习,即使是梯队家长重视学习的都是多数,指望孩子业余时间去踢野球几乎是奢望。
话题回到陈飞翔身上。在常见的套路为人所知的情况下,中场核心直接上来调度改变战术,不但需要队友的积极配合,也有对局面的审时度势。
“一场战斗中,当然需要愣头青一往无前,但聪明的指挥官才是改变局面的重中之重。”
本来以为只是个拦截型后腰的陈飞翔用了第二场比赛改变了教练对他的看法,被别人看重的原因并不是运气,而是自己切实的实力。虽然这次进攻并没有进球,但闪光之处人所皆知。
针即使是藏在口袋里,也总会锋芒毕露。
这句话对李乐山也同样适用,他已经展示了假动作、变化、爆发力,但他必须要一个进球来证明他,好在这一球来得很快。
第13分钟,李乐山进了7队的第一球。
接球的前一刻13号李乐山一直在小禁区右边游弋,身体朝向始终正对球门,他的旁边是中后卫钱斯诺(大壮和守门员李子明。
因为1队边路球员失位,钱斯诺不得不放弃李乐山而上前准备封堵7队右边路切入禁区的那下突破。但很明显这个右边卫并非一根筋死带不传的球员,他甚至在边路突破时就已经观察好李乐山的位置了,右边位只是向后一敲,李乐山很轻松地用远端脚拿住球。
远端脚拿球,如同教科书一般的踩停球。李乐山背身面对守门员,猛地抬球右脚向足球磕去,他的这个动作做得清晰无比。所有人的脑海里都来得及清晰无比的涌现那几个字,脚后跟射门!
李子明没有半点犹豫,也由不得他犹豫,这个小禁区线上的位置,离球门不到5米,要是等脚砸实了就不可能有反应时间。李子明跳着向右侧扑去,双臂张开。
但等到在空中的时候,李子明已经意识到完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