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亿得上林色,相看如故人(1 / 4)
皇佑三年,十一岁的韩郴刚刚过完了自己的一个诞辰便被父亲急匆匆的送进了一所书院。文汝诚也开启了自己的新一轮省试,本来他不用参加省试的,但是不知为何原因今年又急匆匆对着周群林说道他要回山东东路参加一次省试,这不周群林在朝中上下打点这才随了文先生的心愿。
刚刚送走了文汝诚,这不,孩子还得有人来管啊。一般的私塾和书院,这想要让这些孩子进去实是好事,但是就怕这些孩子在里面不学无术,往往耽误了自己的前程。自打太祖皇帝一根长棍打下天下以来,又有多少的名门望族可以一直流传?很多的时候由于后辈的不争气,这就算有着先祖的荫蔽,还是很多的家族不断地没落了,它们也被写进了那汗青司记当中。
周群林到了这一代自然是深知自己已经带不动家族的繁荣的,所以早早退出了宦海,转头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商贾。或许这就是上苍的安排吧,周群林到了现在的这一把年纪,还抚养了一个这么大的儿子,年幼但是志向不短。周群林别提有着多么的欣慰了。毕竟自己也已经为人父这么多年,可是自己依旧是这样。周家是以军功拿得爵位,自己自然不可能有多么的了解经史子集,所幸的是周群林那深邃的眼眸当中透射出的一股看穿世间的力量,可以让自己在这社会之中有着一片立足之地。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来往于世间的利自然成为了自己于此熙熙攘攘的世界之中的立足之点。
大千世界,潮起潮落,宦海沉浮,或许并不是自己给儿子选择的一条道路,但是这个时代都是在走向这样的一条道路。就像那些可以被篆刻在石碑上的人名一样。
庆历年间,范仲淹主政,推行了一系列的新政。这些新政之中不少是关于学子学业。自此天下学业兴起。这不,书院的数量也随着增多了起来。不论是在京城亦或天下其他地方。
文汝诚在走之前,向着周群林说道:“我看这韩郴以后总得将他送入书院之中,这现在给他结下的同窗之谊的人,以后怎么说也是对他的一个照顾。”
“先生看着,这犬子适合何所书院?”周群林问道。
“送到江西或者江南吧,哪里的诗书氛围比起北方来是最合适不过的。”文汝诚对着周群林说道。
“江西或者江南,也就是说豫章亦或建康。这距离是不是有些太遥远了呢?”周群林思索了一番以后说道。
“侯爷就请您相信我吧,你在江南不是有一处宅子吗?你的商品经销天下,你也是这天下数一数二的商贾,就陪这孩子在那江南待上几年,也未尝不可啊。”文汝诚说道。
“你等我仔细想一想,这一走,不知何时才能回到这汴梁。”周群林说道。
“这孩子聪慧,到了十五岁就可以让他参加乡试了,着没必要将他的年龄磨得太大。”文汝诚说罢,便背起自己的书架,往着门外赶去。看来文先生今天走的是有一点急的。
周群林还是很大方的送了文汝诚一百两银子的路费,这可是一笔大钱。三十岁的文先生开始了自己的第四次科举,但愿他这次可以不堕入前几次轮回之中吧。
韩郴此时走出,送了文汝诚。这洁白的脸上也不乏冒出了几个红点,一般来说这孩子要到再大一点的年纪才会有,可是韩郴已经出现了。
但是他倒是毫不在意这些,自己每天依旧读书。
只是在送别文汝诚的时候,心头莫名涌上一股思绪。
“这日久生情,三四年的时间跟随着我,要说学到什么,无非是教了你一些识文断字和写写画画,这真本事从来不是靠他人传授,而是自己领悟的。每个人的悟性不一样,自然学习的程度以及层次也就不一样。你现在这样,也就是你最好的模样,希望你日后可以学有所成。对了,我们还会再见面的,这是一定的。”文汝诚说道。
“先生,在下还有一事不知,还望先生能够告知。”韩郴喊住了刚刚欲赶路的文汝诚。“先生能否相告父亲是为什么会让您来带我?”
问道这个问题的时候,文汝诚心里不由得一阵的兴奋,这孩子如此聪慧,已经超越了自己的判断。这表面上问这样一个问题,还不是想知道自己当年是如何同周群林相识的。
这孩子,好奇心果然还是存在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