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江宁往事(2 / 2)
江宁城墙上的士卒因为长期日夜守城,将官、士兵和民夫都已经疲惫不堪,守城的物资耗费殆尽。由于周国弓弩手强大,在城下一波又一波的齐射给城墙上的士卒造成很大的伤亡,导致最后一战能战的兵卒只有3多人,后周国军队云梯上墙出现敌军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参将、守备、千户、把总等全部将官在城墙上和敌军厮杀力竭而殉职,死得十分惨烈,民夫们见大势已去,望风而逃,因此江宁城破。
周国的军队没有对江宁百姓屠城,周国军队此役伤亡2余人,江宁守城将死全军覆没约14余人。周国的军队将领进了城杀了县令和知府一众官员,然后抢得更多粮草和金银去攻打太平府,用少量的部队守城。直到周国与大梁签署赔偿协议,这些周国守城的将官才弃城而去。
周新说道这些心里不禁情绪低落,江宁县志上均有记载这些往事。周新调往江宁不到6年,经过自己的励精图治,苦心经营,才将这一座将死之城从深渊里慢慢拉了回来,才换得今日的繁荣。
王明也是一声感叹,他内心里越来越觉得需要强大的军事力量才能保证自己的产业。如果将来自己创建的商业帝国是因为战争入侵变得一无所有,自己内心还是有一些忐忑的。毕竟目前这么大的产业自己花了很多心血,自己无论如何都要保护好这来之不易的经营成果。
他看了现在江宁的城防还不如1年前,之前还有1多的参军守城,而现在江宁城只有3多人的守备在此守护城防。万一要是周国军队再次打过来江宁拿什么来御敌!这一根刺深深地扎入了王明的心底。如果自己来训练军事力量,首先迎来的是大梁官军来清缴,王明训练的军事力量名不正言不顺,肯定是要被打压的。
不过万事有变通,如果遇到战事,大梁军队糜烂不可战。知县可以联合民间组织团练,但是对团练人数有严格要求。一县团练人数最多不可以超过5人,一府州团练人数不超过1人,并且需要官方授权认可,需要报至朝廷兵部审核备案、下放官职、官服等。团练的职责主要是为了守城,加强城池守护力量,不能擅自出自己州府,否则以叛乱镇压。
所谓的团练如后世的民兵力量,朝廷不拨发粮草、军饷、装备、军械等物资。全靠民间组织自行承担,团练头目可以受朝廷列入县级练总一职,从九品官职待遇,和巡检平等级别。也就是说将来县里需要练总的情况下才能私募兵丁,只是朝廷一概不管兵丁军服、器械和军饷。王明心想自己都养不活,哪里能养得起5的脱产兵丁?
王明对周新问及到火器的时候,周新一听到火器的事情就嗤之以鼻。府里的兵器库里有大把的生锈的火铳没人要,兵士们都不屑使用火铳。这个时代的火铳都是火绳枪,打一发弹丸,然后再清理枪膛,再灌入火药,火门装上引线,再用铁签压紧火药,再放入弹丸,再抬枪发射。整个发射过程十分繁琐,一个训练严格的士兵,能一分钟打三枪都是很厉害了。但是在战马的时代,打完三枪战马都开始挥刀斩杀了,哪有时间逃跑,只接被虐的对象,所以很多大梁士兵都不屑用火铳,有时候着急了还打不准。
现在县衙军火库的火铳均是由军器局制造,吃大锅饭的铁匠造出来的火铳质量参差不齐。天一下雨,火药发潮还打不响,火药放多了之后还炸膛,容易炸伤了自己人,炸膛的枪管能让射手面目全非,血肉模糊,疼痛的嘶喊声能伤其他军队士气,让使用火铳的士兵胆战心惊。火铳的火力不足也是让人诟病的,火铳弹丸射程也只有5多步,和弓箭手射箭距离差不多,同样三息时间里火铳兵开一枪,弓箭手都已经发出三次箭雨了。在箭雨下对射的火铳兵如待宰羔羊。火铳3步遇到敌方身披铁甲基本打不透,伤害不了对方分毫。
梁国建朝初期都是由各卫所制造的,那时候军费充足,制造的火器精良。大量火铳和火炮给梁朝建国提供了大量火力支援才夺得这半壁江山。后来梁国一百多年来卫所松弛,拨给卫所的军费不足,制造的火器质量堪忧,造成严重的浪费,再加上军火管制混乱,屡见不鲜的炸膛事件后被朝廷收回到杭州军器局。
收回朝廷军器局之后,这些吃大锅饭的铁匠们生产的火铳也是质量不行,炸膛的事情偶有发生。朝廷每年配发到州府的火铳都成了兵器仓库的压箱底的存在,几乎无人问津。反而长枪、朴刀、腰刀、木盾、藤牌等兵器大受军士喜爱。弓箭手则是专业的兵种,至少要经过5-6年的臂力培养,才能培养出优良的射手。弓兵在这个时代还是很吃香的,有句话说的好,一个弓兵抵得住4-5个枪兵。因为4-5个枪兵还没冲到弓兵面前都已经被射杀了,所以朝廷底层士兵对弓兵的重视可见一斑。我们常在路上见到的哨卡巡检和捕快都会有弓兵搭配,如遇到逃跑的嫌疑人,弓兵可以直接射杀!
后周新跟王明说如果对他对火铳感兴趣,可以让周捕头带他军火库里看看,卖王明一两杆火铳防身都没有问题,只是质量不是很好,挑选的时候注意。王明听说可以卖他一干火铳非常高兴,到时候有空去找周碧茹带他去军火库看看,选几件宝贝研究一下,有必要自己的家丁们人手一杆火铳,以后还怕什么李二牛李毅之流来报复。
送走周新一行人。王明又开始进入自己的忙碌的世界里,开始对大车改良和水泥厂有了一些新的想法,把水泥厂建设起来是有必要的,至少门前山坡的路全部铺上水泥路,以后去城里坐马车也舒服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