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慈安堂内有福报(2 / 2)
玄奘、窥基两位大师在多方奔走,四处化缘之下,筹得一笔善款,又联合几家良善信佛的郎中、药铺,在长安南城长寿坊,建立了一家能治病、疗养,面向所有贫苦百姓的善堂。长寿坊乃是长安县县衙所在。将慈安堂建在此处,取灯下黑之意,也方便得到县衙保护。
郎中轮流在此问诊治病,药铺以成本价供应药材。所有出钱、出力的善人名册,都会被供在洪福寺、化生寺等长安佛寺的功德殿内。早晚都有僧人念佛祷告,祈求福报。
所有来此求医的人,不论大小,不论老弱,不论出身,都能得到一口热食,一碗汤药。待疾病痊愈,你可以说一声感谢,也可以帮忙干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没有人会追讨你饭食汤药的费用。
罗二的本意,是想有个地方能够让长安有疾病的乞丐们得到集中的治疗和照顾。后来发现,如此一来,年少聪慧的小乞丐可以做郎中的学徒,以后成为慈安堂内部培养的医者。女性和年老的可以做专职的护理。并且这种方式,治疗疾病的效果极好。相应的症状和医治手段还能存档做成明确的治病方案。
如此一来,本着行善积德前来义诊的郎中们,来慈安堂的积极性越发高涨。他们原本都是敝帚自珍之人,各自只会很单一的疾病医治类型和诊治方式。如今在慈安堂不但获得了好名声,还能大大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扩展业务范围。并且这里有着这么多的病人案例,还有众多的乖巧学徒和专职的护理。稍一琢磨,就一定会发现,这就是他们的现世福报啊!
“缺钱呐!”罗二长叹一声。
虽然,郎中、学徒、护理都不用发工钱,但是饭食总是要提供的吧,随着来问诊的贫苦人家数量的增大,每日的饭食消耗越来越多。并且供给郎中的饭食还要好,起码得顿顿有荤腥。人家可是来义务劳动的,不能要求自带干粮吧。
药材的费用省不了。药铺本就是低价供应药材,不能杀鸡取卵。而且还不能拿便宜的药材以次充好。
随着慈安堂的名声越来越大,前来问诊的居民和来义诊的郎中也越来越多。原本的场地不够了就得扩建。这又得花一大笔的银钱。
收入方面,目前慈安堂很难产生直接的经济收益。虽然也有长安城内稍有余粮的居民找来治病,但是他们的习惯还是问诊、开药、回家躺床上。
什么有专人煎熬汤药、有专人护理病人、有专门的住宿场地防止传染、每天都有郎中来查看治疗效果等等。对他们来说,前两条完全没有意义,家里多的是人手,这个年代人工是最不值钱的。说你家里人不专业,不会。那简单,派家里的婆娘或是小丫头,多来看几遍,也就差不离了。什么?还是没你们做的好。差不离就行了,搞那么专业没必要。毕竟住在这里各方面都不习惯,金窝银窝不如家里的狗窝。
至于防止病气传染。什么叫病气传染?自己家的父母病了,你都不愿服侍左右,怕过了病气,还是个人吗?如果真出现了强力的传染病,那就不是一家一户的事了。这个世界有个专有名称叫:瘟疫。那是得一死一大片的事情了。到了那一步,就不是郎中的事情了,得靠神仙才能解决。
每天都有郎中来查看的问题,也不是问题。反正家里人多,隔一天把病人背过来看就行了。还是躺在自己家才舒坦。病人觉得舒坦,家人也觉得舒坦。
至于大户人家,权贵之门,那是一定要把名医请到家里的,和慈安堂的关系不大。除非,慈安堂的学徒体系能够批量出产名医。那得是很长一段时间的积累,才可能出现的,现在完全指望不上。
还好阎罗帮垄断了长安的乞丐业务,虽然不能暴富,但也是属于有源活水,绵绵不绝。勉强可以支持的了开支。而且阎罗帮还年轻,核心骨干都是乞丐出身,按照罗二定下的规矩行事,贪渎之人极少。他们知道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知道跟着二哥会越过越好。慈安堂对于他们来说,就是心底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