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初到观音山(1 / 3)
观音山本不叫观音山,而是叫望郎回,据当地人的传闻,夫君出海捕鱼,妻子思念夫君,盼他早日平安归来,妻子便会在山的最高处眺望大海,于是称之为望郎回。
因出海捕鱼,危险性很大,并且经常有人出海回不来,经一智者指点,要将望郎回这个山名,改为观音山,然后还要在山上修一座观音菩萨的巨像,面向大海,用来镇住大海的风浪,村民依样照做,于是望郎回便成为了观音山。
待观音菩萨像修建好后,果然出海捕鱼的人们,也大多能平安归来,于是都认为是菩萨显灵了,于是出海前,都会来拜一下菩萨求平安,平安归来后,再次来拜祭还愿,观音山也因此香火不断。
后来有人前来求子,果然又得愿以偿,慢慢的又被人们称之为送子观音。
只是在丰朝初年,战乱不断,人们为了躲战乱,观音山也冷靜了起来,菩萨像也因年久失修,到处斑驳,村民们食不裹腹,那有钱来维修,就在此时,余家人的出现,将观音菩萨修复,并将杂草丛生的路铺上了麻石,观音山才得以香火继续。
余生听爷爷说过观音山的事,不过经过几代人的付出后,观音山已经成为了一个美丽的风景点。
许多路经佗城的人,都会慕名前来观音山上一游,顺便拜祭一下观音菩萨,又或者在山上求个平安签。
余生一大早便跟随着父亲来到了观音山的一处避靜处,然后看到有几座坟墓。
余前行在坟墓前停了下来,神色立即变的深沉了起来:“这些坟墓,都是我们的亲人,我们的祖先,这边一座是你奶奶,挨着你奶奶的这座,就是你的母亲的坟墓,你病能奇迹般好起来,一定是我们的亲人给你的庇佑。快点来上香。”
跟在余前行身后的贴身护卫胡一戟,早已准备好了香和纸钱,余前行拿过香来点燃,分了一些香给余生,然后两人便拜了拜,将香插在墓碑前,余前行便对着墓地说了一些话,余生也依次祭拜,说了一通感恩的话。
拜祭完后,余前行便带着余生四处去看,并给余生讲解。
余生一边听,一边四处张望,看到那些修剪得十分精致,四季常绿的花草,心里不禁说道:“原来修剪花草,在丰朝都已经有了,只是不知道他们是用什么修剪的。”
随后他们来到了佗城禅寺,正中方是大雄宝殿,里面供奉的佛像,和余生去过的寺庙供奉的没有多大的区别,寺里同有和尚在念经祈福,但香客极少,穿过佗城禅寺,便是观音圣境,一条有十米宽的麻石台阶,两边是用大石雕刻出来的护栏直通往山顶,山顶便是望海观音的巨像。
当他们来到山顶后,才知道这山顶是如此之大,在观音菩萨像的前方,有四个大大的黄铜所铸的香鼎,在香鼎上已经插满了大大小小香烛,两边还有两个大大的金黄色的炉,是用来烧纸的。
此时的观音山上,来拜祭的人并不多,有可能今天不是拜祭观音的最乖时日。
余生看向对面的大海,顿见一片蓝色的汪洋,浩瀚无边,几个黑点在海上,似动非动。
余前行在给余生讲着这里的事情,而余生已经被大海所吸引,并没有反应。
余前行只能停止再讲,心里不禁叹了口气,心道:“看来要枉费他爷爷的一片苦心了。”
不过,想起余生自从修炼了“惊魂刀法”后,对生意已经全无兴趣,不过想到余生大病了一场,又患有失忆症,知道这一切还是不能造之过急。
余生记忆中的槎城,是没有海的,只有一条江,将槎城分成了两半,由于极少离开槎城,对于海还是比较陌生。
“生儿,我们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