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刁难(1 / 2)
闲话到此,我再说一说失意的人。
“三合永”还有一个外柜——刘买头。刘买头和孙二爷各自负责一个区域的蚕茧而采购工作,也是厂里的老人儿了。从老东家在的时候,刘买头就兢兢业业的在厂里做事。
其实“三合永”不一定需要两个外柜,之前也有过一个大掌柜带着几个茧把头收茧的时期,但是现在这种任用两个外柜的模式,也有出自东家自身的考虑。
说到明处,两个人分区负责收购事宜,可以更好的保证原材料供应充足,而且有竞争才有压力,俩人儿较着劲才能把工作干好了。私下来说,这么安排也是一种制约手段,因为外柜的权利太大,让一个人做风险太高,要是有个自家人参与,相互比较之下也能防止有人从中牟利,不然孙家派二爷到这旮嗒受罪是图个啥?
刘买头原本就是行家里手,做起事来老成稳重,生意上也相当精明,孙大老板对于刘买头也是非常倚重的。可是,“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刘买头有个侄子叫刘凤安,在家排行老三,小名儿叫刘三儿。这小子是因为刘买头的关系,才来到丝厂做事,而且工作内容和兆盛一样,是跟着刘买头跑前跑后的。此番孙二爷回家养病去了,由兆盛接替了孙二爷的工作,刘三儿一听这事,当时眼就红了。
这小子暗地里合计,东家这事做的也太偏心了。那么大一片区域,要是孙二爷负责那也没什么可说的,谁让人家姓孙呢,咱也惹不起人家啊?可是孙二爷这一走,东家怎么就让一个三十岁不到、还没干几年的毛头小伙子当了外柜呢?按理说,二爷走了,这大买头的差事应该轮到自己叔叔才对啊,咱是论资历还是论能力还是论什么吧!就说这些年咱们叔侄在厂里兢兢业业的做事,过手的钱财无数,不该拿的钱也没往兜里揣过一个子儿,就是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可他由兆盛又算个神马玩意呢?就因为跟他师父学了一手绝活,这小子就混到孙二爷身边吃香的喝辣的去了,这回二爷一走,更行了!摇身一变当上外柜了!这算哪门子呢!
刘三儿这小子,心术不正。按照他的设想,孙二爷走了,他叔叔刘买头才应该理所当然的接手二爷的区域。那么刘买头自己的区域呢?这小子打理了这么多年,自然是他刘三儿理所当然的接手才对。至于由兆盛,不就是会验个茧儿吗,那你回去验茧儿不就好了,你那个师父卢把头不也蹦跶不了几天儿了?如此一来,外柜的差事就能牢牢的把持在他们刘家叔侄的手中,这小子以后要是动点什么手脚也就方便了。哪像现在,稍微多花俩钱儿,他叔叔刘买头就唠唠叨叨的。
这小子越想越憋气,可是现在木已成舟,他又不能拿由兆盛怎么样,见了面还要叫一声由掌柜。怎么办呢?这小子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从此以后,他就开始在刘买头跟前煽阴风点鬼火儿,时不时就说东家处事不公,叔叔您劳苦功高,东家却识人不明、处事不公一类的话。还说那由兆盛看上去一团和气,表面上对叔叔您很尊敬,实际上是人前一面、人后一面。他年纪轻轻就当上了外柜,自己负责那么大一片区域,尾巴早就翘到天上去了,根本就没把叔叔您放在眼里。
而刘买头这个人呢,其实刘买头是很有自知之明的,如果说“三合永”只需要一个外柜的话,那么这个人必然是孙二爷。对于孙二爷,刘买头是于公于私都服气的,孙二爷是什么人啊?那是东家的本家兄弟,还是商贾世家从小就培养出来的商业精英,自己没有资本也没有资格去跟孙二爷争什么。
可是由兆盛当上外柜,刘买头心里也有点疙瘩。平心而论,自己的能力和资历,即便是跟孙二爷比,所差的也就是个出身。可是比你由兆盛,那就自然是要高出一筹的。唉!东家这事办的,多多少少有点差强人意。
就在这个节骨眼儿上,自己的侄子也开始在边上拱火儿了。起初的时候,刘买头还压着火气训斥刘三儿几句。可是时间长了,坏话听多了,刘买头也越来越不是味儿。逐渐的,老刘就把这股无名之火撒到由兆盛身上了。
从此之后,刘三儿经常打探由兆盛的所作所为,不管有的没有的,都到刘买头那儿说三道四。刘买头呢?就越看由兆盛越不顺眼,俩人见了面以后,刘买头经常摆出一副倚老卖老的姿态对由兆盛指手画脚,还对由兆盛的工作横挑鼻子竖挑眼,更是少不了在东家的面前痛心疾首的指摘由兆盛的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