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震撼史学家(3 / 3)
纂成后,被放置在南京文渊阁的东阁。
永乐十九年明成祖移都京城,挑选了一部分藏书带到新都,《永乐大典》在正统年间正式被放置在文楼中。永乐和万历年间,虽然都曾有人提议过刊刻,都因“工费浩繁”未能实现。
正统十四年南京文渊阁大火,《永乐大典》所据原稿付之一炬。
嘉靖三十六年四月,宫中失火,奉天门及三大殿均被焚毁,收藏在南京文渊阁的《永乐大典》正本差点毁于大火。
嘉靖四十一年,明世宗任命高拱、瞿景淳、张居正等人负责重录《永乐大典》的工作。吏部和礼部主持了“糊名考试”,选拨出19位善书人。
内府调拨了画匠、砑光匠、纸匠等。惜薪司、光禄寺和翰林院也分别负责木炭、酒饭和月米的供应。重录工作正式开始了。
隆庆初年告成,原本归还南京。其正本贮文渊阁,副本别贮皇史宬。
这套书到乾隆年间存有8册,因此有人怀疑当时并未抄完。对于原书的去向一直是一个不解之谜,历史学界有多种猜测。
顾炎武《日知录》断定大典“全部皆佚”。另一个猜测是,原书已给嘉靖皇帝殉葬。嘉靖驾崩后没有马上入葬而是等了很久,当时抄本正在进行中,有人认为是在等抄写工作结束。
而最后嘉靖的抄本只有8,册,让人怀疑可能是急于下葬而没有抄完。
《永乐大典》残本约4册散落在8个国家和地区的3个单位。
从二十世纪初,就不断被藏书家所摹写、复制。像傅增湘、嘉业堂这些收藏过《永乐大典》的藏书家和藏书楼都曾经仿真复制过《永乐大典》。
也有的图书馆将复制的《永乐大典》用来交换华夏保存的《永乐大典》胶卷,可以说是费尽了心机。
但就目前来说,永乐大典的全本实际上并没有完全发现。
当陈渊将镜头对准这些历史遗留下的古籍时,直播间里的史学家全都骇然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