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种植业的兴起(2 / 2)
温饱问题摆在了统治者面前,无论是亚当还是恐龙大王,都急于寻找一种令人和恐龙双方满意的解决方案。寒暑交替的时候,恐龙的食物也从丰富变得匮乏,这时候,有些肉食恐龙就在夏季食物丰厚的时候保存一些动物,等到天冷食物匮乏的时候再拿出来充饥。这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一般为了防止小动物逃走,恐龙都是杀死它们以后埋在地下,等过冬的时候再挖出来享用。这样虽然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是长期保存的动物尸体容易腐烂变质,更谈不上可口美味。
经过认真观察,亚当突发奇想,为什么不能把动物圈养起来,等需要食用的时候再杀死以享用呢?他被自己这个大胆的想法吓了一跳,但是又为自己这个想法拍案叫好,如果能豢养动物,食肉难的问题不就迎刃而解了吗?他立即向恐龙大王陈述了自己的想法,被食物困扰多时的恐龙大王高兴得手舞足蹈,忘情的一巴掌拍在他的肩膀上,差点没把他拍废了。它立即召集管理层开会,命令所有肉食恐龙从现在起每天节约一只小动物,以便人类用以驯养,进而为恐龙建立储备粮仓。
为此,人类开始了满是艰辛的动物驯化历程。要说这是一部血与泪凝聚成的辛酸史,可谓毫不夸张。想要驯化野生动物,第一步就是让人类和动物“亲密接触”。驯化的可能性始于人类和动物个体的相互接触,现实中要给这二者创造合适的碰面机会难度可不小。一来,野生大型动物一般行踪隐秘,会尽一切可能避免与人类的直接接触;二来,人类恐龙捕捉这些动物的场面通常血腥暴力,待到猎物落入人手,往往已回天乏术,根本不存在“驯化”的可能。
因此最有可能被人类驯化的野生动物往往分布在距离人类部落不远处,一般是人类趁成年兽外出觅食偷回嗷嗷待哺的动物幼崽,随后在数千年的选择中逐步完成驯化。事实上,直到今天,亚马逊雨林里的一些部落仍保留着从野外抱回动物幼崽并当宠物饲养的传统。这些“天选之子”包括但不限于豹猫、美洲山猫等。
当然也有例外——有些动物完全是自己找上门的,人类种植并贮藏谷物的行为吸引了不少啮齿目动物,紧接着以这些鼠类为食的野猫也不请自来。这些敢于接近人类村落的非洲野猫个体往往胆子较大,这无疑为人类进一步的接触与驯化提供了良好基础。成年的大型动物一般不易接触,但幼崽就好多了。人类驯化动物首先就是对动物幼崽的饲养。
第二步,让驯养的动物延续下去。对人和恐龙来说,驯养动物的目的是为了有肉吃,而且还要具有延续性,说白了,驯化的核心在“人工繁育”。只有动物能够在人手里一代代延续下去,选育的效果才能逐代积累。可是人工繁育谈何容易?要让驯养动物完成完整的生命周期,首先要解决:如何把它们养好?养好后如何能生崽?生了崽如何能带大?
正是这些难题,将大批野生动物从“候选名单”里逐个剔除。首先,绝大多数野生动物面对人类会产生强烈的应激性,说得通俗点就是“神经质”,表现在拒绝摄食、见人就跑甚至直接被吓死等等。这当然不是它们的错,不过是烙印在基因里、为了规避捕食风险的印迹罢了。虽然一些物种的应激性可以通过逐代选育慢慢削弱,但对于大部分物种而言,应激性都是阻碍驯化的一道大坎儿。其次,不少草食动物,尤其是成年雄性个体的领地意识很强,它们在圈养状态下相互攻击不说,还要求每个个体拥有足够大的活动空间。这对于大规模的饲养管理而言显然是不现实的。
最后是交配和幼崽抚育。许多动物具有相对固定的繁殖模式,即对繁殖期间的环境条件、性别比、交配次序等均有一系列要求。这些要求在饲养状态下往往难以实现。典型的代表是需要跨盐度梯度进行繁殖的洄游鱼类;而在一些内部关系更复杂的动物种群中,社会性的存在使得交配权仅被少数个体所拥有,比如许多灵长类。这显然不是人类希望看到的局面。他们青睐的是像母猫一样无论何时何地都来者不拒的“淫虫”,但可惜,如母猫般的“随性”并不十分常见。
至此,事情并未结束。即便动物如愿交配并产下了一堆可爱的蛋/幼崽,如何把它们带大依旧是个难题。许多有蹄动物(如猪牛羊等幼崽出生不久便拥有了独立生活能力,即便不如此,尽职的母亲也会在一段时期内持续哺乳以保证幼崽的发育。但并非所有物种都这么让人省心。有些不负责任的动物繁殖后就把带娃抛在脑后——让你们人类自个儿琢磨去吧。要命的是这些幼崽不仅体型小,而且对环境和食物要求奇高,可让繁育工作者们绞尽了脑汁。
第三步,让人类获得净收益。说到底,人类和恐龙驯化动物,最终还是为了造福自己,他们的初衷就是可以食其肉。那些养大了没什么价值,或者是养殖成本比收益还大的,统统不符合要求。稍微想想就会发现,常见的家畜大多以植物为主食,譬如猪牛羊。这主要是因为饲养植食动物不需要直接消耗人类的生存资源,因而成本最低。这些家畜完全可以通过在牧场上自由觅食把自己喂饱,而它们所消耗的植被资源对人类和恐龙来说几乎没有其他价值。但照这么说来,分布在非洲和东南亚的象似乎也是个可行的选项。但抛开它们难以驾驭的巨大体形不说,象的生命周期巨长,说它们跟史前社会的人同等长寿几乎不算夸张。要依靠它们作为稳定的肉类来源实在不大现实。
在驯化野生动物方面,人和恐龙的目标出奇的一致,大家都希望能像种庄稼一样,割了一茬又一茬。如果动物在繁殖完幼崽以后,又可以被用来食用,那么随着一代又一代动物的填充,只要人类处理得当,动物也可以做到“子子孙孙无穷溃也”。事实上,通过人和恐龙的通力合作,被驯化的动物已经可以为他们提供稳定的肉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