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惊变(1 / 2)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临渊记》
锦官城笼罩在一片青灰色的雾气中,平添了几分道家仙意。虽然城门还未开启,但进城与出城的百姓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城里的商贩要出城进些新鲜的蔬菜瓜果,城外的客商游人要早点进城去定下住宿。毕竟经过七年的修生养息,锦官城已经成为了“大陆六都”之一。要是第一缕阳光扫过城楼旗帜时还没有定下住所,就只有在天黑之前离开。
只是今日,要多排一会儿队,因为皇帝陛下要携平南侯一家,出城去龙泉山避暑。一路上旌旗招展,皇威浩荡。排队的百姓并未怨言,反而大都十分激动。因为谁都知道,当今大蜀皇帝赵启登基之后,不喜出游,虽然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但在百姓面前很少露面,如今有机会瞧上一瞧,回家之后可以吹上一年。即使见不到皇帝陛下,能看一看传说中的平南侯也不错,看一看到底是不是青面獠牙的模样。
两个时辰后,一匹从巴郡而来的快马直直冲过了城门,带走了一地的怒骂指责声,也带来了一枚重磅炸弹。
果郡王、巴郡太守赵晶联名大理寺卿赵宪上书回禀案情,并带回李敢绝笔,直指平南侯通敌卖国、结党营私、擅杀大将之事。皇帝正与平南侯在龙泉山临渊池对弈,得知此事,大笑道:“正是一派胡言,敢挑拨你我兄弟之关系,不用理会。”
随后二人继续落子,面色如初,只是满园桃花纷纷凋落,报信之人跪在亭外,两股战战,进退两难,竟是晕了过去。
伴驾的翰林学士王长卿怒斥平南侯无人臣之礼,陷君王于不仁不义之地。平南侯杨雄充耳不闻,只是盯着黑白两条大龙不发一言。赵启大怒,偌大天下竟容不下一张安静的棋盘?下旨逐回王长卿,连降三级,闭门思过。
王长卿悲愤莫名,回京之后,立刻联络朝中好友上书,请查平南侯之罪,可响应者寥寥无几。王大人又赶去了相府,但李严闭门不出,未曾传出只言片语。在门外苦等半个时辰之后,王长卿若有所思,前往了国子监,当着三千监生,痛陈平南侯无人臣之道,擅杀军中大将之嫌,恐行伊霍之事。说到动情之处,涕泗横流,不能自已,最后被羽林军强行带走,回府思过。
监生们见得一片忠心的文坛巨擘如此遭遇,群情激奋,在礼部员外郎刘敏之子刘能的带领下,前往龙泉山为国请命。一个时辰之后,陛下派人给下山给静坐抗议的学子回复说:“尔等一腔热血,莫被他人利用。快快散去,朕自有决断。”,并接领头者刘能等人上山面君。
一个时辰之后,皇帝起驾回宫,随行队伍中,李贵妃仍与平南侯夫人李婉君谈笑风生,但独不见平南侯杨雄。不久,旨意传出,平南侯征战多年,身患顽疾,请奏龙泉山修养半月,陛下准之。
消息传来,锦官城内的百姓听闻,都松了一口气;而城中的官员得知此事,纷纷屏住了呼吸,因为这天,要变了。
王长卿朝中好友见此,立刻上下奔走,纷纷上书,言王长卿何罪之有?后赵启独召宰相李严入宫,商议此事。片刻之后,李严出宫直奔尚书省,传陛下旨意,召大理寺卿赵宪回京,会同刑部、户部、兵部彻查此事,还平南侯一个清白。
晚间,户部新晋左侍郎李规上书。启元三年,平南侯坐镇剑门与北魏军交战期间,军中两万担粮草、五百套梅花铠、五千制式横刀不知去向。一时朝野大哗,纷纷要求平南侯给出解释。锦官晚报开辟专版,详细报道了启元三年北魏进犯剑门之事,并附上社论一篇:《三问平南侯》,开始怀疑当年北魏罢兵的真相。
国子监生在欢庆胜利之时,又纷纷前往平南侯府,因为据锦官晚报所言,平南侯夫人李婉君当时也在剑门。赵启得知,勃然大怒,下令派禁军前往驱散监生,保护平南侯府安全。朝野皆叹皇帝无愧仁厚之名。
晚间,平南侯杨雄拒见帝使,只说了几个字:“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在百官眼中,平南侯骄横无比,竟讽刺众臣,这下次,奏折如雪花般涌向皇宫,将零星几位为平南侯辩驳的声音瞬间淹没。
千呼万唤之下,赵启终于下旨,专案人员可以进入平南侯府搜集线索,问询相关人员,但不得刻意骚扰纠缠。李严接旨之后,平生第一次踏进了这个老同事的宅子。只见李婉君面色平静,在下人面前指挥若定,挥洒自如,让李严都不由得生出敬佩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