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章 向着“强相互作用力与电磁力的理论统一”进军(1 / 3)
现在远州研究中心的主要工作重心都放到了“清海湖咸水淡化净化一体化技术方案”上,大多数有关效率与效果的技术难点都已突破,目前的难点在于“降成本”,必须在保证质效不降低甚至有所提升的前提下,努力实现成本的降低,尽可能地提高市场竞争力与推广的难度。
秦克花了不少心思在远程指导上面,毕竟这套技术方案一旦成形,是可以直接套用到条件类似的里海、死海、大盐湖、艾尔湖,以及夏国国内的纳木错湖、色林错湖、乌伦古湖、羊卓雍错湖等咸水湖,有效地利用起这些咸水湖来增加淡水资源、食盐及有机化学肥料,提升粮食产量。
而且时间紧迫啊,根据秦克最新的预测模型显示,今年六月、甚至极可能是五月下旬开始,为此秦克早早就联系了杨承科伯伯,提前申请用地、兴建咸水淡化工厂的厂房,建立水管网络,连接到西北地区的主要供水管网当中,还提前采购了大批的设备,运往厂房里,为的就是在最终的“清海湖咸水淡化净化一体化技术方案”出来后,能在两个月正式投产,为陷入淡水危机的西北地区提供足够的生活与工业用水。
此外,借助“厄尔尼诺防灾应对指挥中心”,在夏国里推进落实各项防灾事务,避免夏天时的旱灾造成太过严重的财产人员损失,也是当前最紧急的事。
相较而言,核污水的净化研究反倒没那么紧迫了。
核污水早已排放,开始流向全世界的海洋,在无法制止源头的情况下,这种排放还会持续30年至50年。
如果秦克不能制止气候异变的全性大灾劫,“第一征兆”和“第二征兆”先后出现,到30年后世界都快要毁灭了,人类的数量锐减到不足万分之一,谁还顾得上理会大海里的核污水对海洋生态造成的危害和破坏?
所以对于秦克来说,阻止气候异变的大灾劫才是真正要全力以赴的大目标,而在粮食危机基本上化解的情况下,即将到来的淡水危机自然而然成为了迫在眉睫最需要解决的难题。
不过哪怕相对不紧迫,秦克也没轻视核污水的危害,核污染水里含高达64种核放射性元素,并且七成以上都是超标的,ALPS多核素去除设备难以完全处理掉,这些放射性元素进入海洋环境生态以后,氚带来的危害可能还不是最大的,碳-14、碘-129、锶-90、钴-60才是对人类、对海洋生物影响危害最大的存在。
碳-14的半衰期约5370年,碘-129的半衰期更长,约1570万年,尤其是碳-14会在各种海洋生物、包括鱼类的体内聚集,碳-14聚集的丰度或浓度可能是氚的50倍,这些进入人体的放射性物质,会在人体内继续发射多种射线引起内照射,引发各种疾病和基因突变并且遗传。
不过当今世界还没有合适的方法能将放射性元素转化为无害的元素。
目前处理核污水、核废水的方法,无论是化学沉淀法、离子交换法,吸附法、蒸发浓缩等,都是尽可能地浓缩放射性元素,将之液化、固化或者吸附后进行物理封存,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于环境的污染。
面对核污水扩散到整个海洋,这样的方式方法无疑都失效了,哪怕能在人类的进水源进行过滤,但海洋生物受到的核辐射却不可避免,放射性元素还会在它们的体内堆积,最终还是会危及人类本身。
此时秦克就与宁青筠坐在流体力学实验楼一楼的会客厅里,接待着燕大物理学院的杜鉴章院士及其带来的两位研究生。
杜鉴章院士是原子物理方面的专家,今年才42岁,算是非常年轻有为了,而且他能这么年轻评上院士,与秦克、宁青筠没参与两年前的院士评选、腾出了两个名额有着颇大的关系,所以杜鉴章院士对于秦克二人还是很有好感的,这次燕大那边便选了他来配合秦克二人进行核污水的净化研究,再加上清木大学这边安排的原子物理专家纪兴明院士,算是组成了一个科研小组。
为什么不安排核物理方向的院士?因为这些核物理方向院士都各自带队在攻关类似的核污水净化研究课题,自然没时间精力与秦克二人合作了。
相对而言,原子物理与核物理研究的方向在细节上虽然有所不同,但总归是接近的。比如核物理是研究原子核性质的物理学分支,包括放射性衰变、核裂变、核聚变以及原子核模型建立等,目标是研究清楚原子核内部的结构和物理反应;原子物理学则是研究原子的结构、运动规律及相互作用的物理学分支,着眼的是原子级别的物理规律,包括电子走向和原子离子化,以及不同原子的光谱等。
从秦克的角度来说,其实他更倾向于选择量子物理甚至是粒子物理方向的院士来合作。
因为他认为想解决这个核污水的问题,从无论是原子物理还是核物理,都还是太“宏观了”,属于经典物理的范畴,只有从量子物理乃至粒子物理的角度,才能寻找出转化放射性元素、将之真正无害化的方法。
可惜的是,在量子物理与粒子物理方向上,国内实在找不出比他自己更优秀的物理学家了,毕竟想真正成为量子物理与粒子物理的大宗师,在数学的群论,线性代数,微积分,尤其是规范场论上都要有极深的造诣才行,国内在这方面的割裂程度还是较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