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马邑兵败炀帝起疑,李渊身危暗起反心(1 / 4)
突厥,隋唐时代崛起于北方大漠草原,东起辽东,西至咸海,北通贝加尔湖,南临阿姆河,广域万里的游牧帝国,如一柄利剑高悬再中原王朝头顶,困扰了北周、隋、唐三个王朝近百年,让人日夜悬心,就连雄才大略的北周武帝宇文邕,隋文帝杨坚,都不得不效仿汉朝和亲,就连后来光照千秋的太宗皇帝李世民面对突厥,也难免对其卑躬屈膝,忍辱负重。
突厥骑兵就是中原政权挥之不去的噩梦。
九月,农忙时节已过,正值秋高马肥,牧民农闲无所事事之际,这些北漠狼闲得无聊,便趁李渊精锐尽出,南下平叛之机,突然率军围困马邑城,想趁机打一票秋风。
李渊派虎牙郎将高君雅率兵与马邑太守王仁恭合兵,同力抗击突厥。
高君雅与王仁恭不和,相互抢功冒进,以至于误中突厥埋伏,大败而归,幸得王仁恭头脑及时清醒,死守马邑城,顶住了突厥攻击,突厥骑兵不擅攻城,又听闻李渊大军已回归晋阳,不日将至,救援马邑,便大肆劫掠城外村镇之后,悻悻而归。
高君雅怕败军之事被隋帝问罪,便恶人先告状把败军之罪栽赃给李渊、王仁恭,密奏隋帝杨广。
高君雅深知隋帝对李渊的猜忌,若是只告王仁恭,隋帝或许不信,但只要捎上李渊隋帝便会天然的信上几分。
信马连夜飞奔出城后,街角阴暗处走出几人,为首的正是李世民。
长孙顺德问道:“为何不把他拦下?”
李世民微微扬起嘴角说道:“拦下做甚,如此不正好为我所用。”
高君雅一封密奏报到江都,隋帝大怒立即派出钦差特使,捉拿李渊及王仁恭。
李渊得知钦差特使要来捉拿他的消息,先是一惊,但很快便冷静了下来,如此危机时刻自己绝不能先乱了阵脚,江都至太原千里之遥,其间山川阻隔,盗匪拦路,以钦差特使的车马速度,要赶到晋阳还需不少时日,自己还有时间谋划。
首先,李渊想到了他当年特意结交的好友,隋帝宠臣宇文士及,现在是收本还息的时候了。
李渊当即修书一封,命人快马送往江都宇文士及府上,请他在隋帝面前帮忙斡旋。
李渊送走书信后,心想若是宇文士及不能劝阻隋帝呢?又或者宇文士及不帮自己呢?他也实在拿不准,与其把全部筹码押在一个不受自己控制的结果上,还不如做两手准备,若宇文士及这边不能成功,自己也要有应对之策才是,人终究还是要靠自己!
李渊正要召李世民前来,却突然迟疑了一下,不禁想到,二郎得到消息的时间恐怕不比他晚,而二郎却没有主动来找他,够沉的住气的呀!这小子倒跟为父打起游击来了,为父倒要看看你能稳多久,李渊这时倒想借机敲打敲打李世民了。
李世民在府中等着父亲李渊的召唤,可左等右等却始终没有等来,李世民心中不禁狐疑了起来,难道父亲还没有得到消息?不可能啊!以父亲的“耳目”不可能不知道啊?他还在犹豫什么?
李世民等了半晌,终于耐不住性子了,主动走进父亲李渊的书房,见李渊正气定神闲地提笔写字。
李世民拱手行了一礼,直截了当地说道:“父亲,二郎得报高君雅马邑兵败,却把败军之罪归于父亲,隋帝素来猜忌父亲,功高不赏,无罪却罚,如今更是听信谗言,派出钦差特使来捉拿父亲,父亲不能再迟疑了,当早做决断。”
李渊听罢,依旧心平气和地提起笔看着自己书写的字,颇为满意地点了点头说道:“二郎啊,你看为父这字写得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