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4章 良田千顷,穷途末路(1 / 4)
明万历元年(1573《华州志·疆域》记述华阴县区域为“东西广六十里,南北袤二十里,东曰潼关,南曰洛南,北曰朝邑,西曰华州”。
在明朝一百八十丈为一里,约有六百米。
倘若华阴县辖域是标准的长方形,可知它占地有432亿平米。
所谓,五尺为步,步二百四十为亩,亩百为顷。
那整个华阴县的土地有七千多顷,在除去山川、河流,划掉道路、住房以及不宜耕种的区域,真正适合稼植的土壤不足三千顷,因此有了六山一水三分田的说法。
这不足三千顷的土地归属,可大致分为三个部分,华山派占了一千多顷地,杨氏占了一千多顷地,剩下的零头则是被一些小地主们瓜分。
至于平民百姓?他们是负责种地的。
自古以来都有皇权不下乡的惯例,是以天下承平后,经过百十年的发展、土地的兼并,乡里之间出现一些坐地大户是很正常的事。
要是搁在唐朝以前的两汉魏晋时期,这些乡土财主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就是连州跨郡虎踞地方,奔着铸造千年世家而努力。
成为世家后,就能见识到更加广阔的天地,操纵世间风云、参与王朝变革。
不过由于科举制的出现,以及皇权对世家影响力的忌惮。细数历届皇帝但凡是脑子清醒点的,逮着世家或者长得像是世家的,上去就是一通铁拳……
渐渐的,世家们就被捶散架了,退出了历史舞台。
同为华阴县的本土势力,华山派与杨氏分属一文一武。
这里面华山派以武起家,至今不过几百年的历史,乃是新贵。
而杨氏早在西汉时期就已经摘得了四世三公的光荣称号,这才是真正的千年贵族。
身为贵族,尤其是典型的落魄贵族,有些傲气是难免的,再加上文武之间的隔阂,华山派与杨氏虽然都生活在同一地界,两者却是不得拜的街坊。
其实自有明一朝,华阴杨氏并未出过什么高官,朝堂之上更无势力可言,只得抱着“关西孔子”的士林美誉缩在地方,动弹不得。
耕读传家说出去是挺好听的,但倘若有机会步入仕途,高官得做、骏马得骑,能一展胸中抱负,又有几个读书人愿意去挥锄头呢?
现在的华阴县杨氏,曾经鼎鼎大名的弘农杨氏,终究是落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