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正钗之探春(1 / 6)
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泣涕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
在红楼的十二正钗之中,之所以写了巧姐,就写探春,很大程度上并非是效颦个人的喜好,而是因为,探春的排名在一个颇为微妙的位置。
在正十二钗之中,探春排名第四。
黛、钗、元之后。
黛钗不用说,这两位,效颦还没有做好下笔的准备。而元春,或者反而要先写了探春才更好写。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效颦所持有的“正钗的排序和曹公对她们的评价高低有关”这一理念。
而且,关于探春的为人,其实在某篇正文附带的“作者有话说”里说了一部分,也更好落笔吧。
效颦对探春的见解,应该说没有太多的新意。
她是庶女,生母是红楼中形象着实惹人厌的赵姨娘——效颦觉得,某些无视赵姨娘买魇术害人,将赵姨娘包装成“为自保而表演”的言论实在是奇葩,相信这也不是什么大众的见解——在红楼中的那个世界,她也“理应”将嫡母视作母亲。而生母姨娘的地位近于奴婢。
不论这样的阶级制度是否无情,生长于这样的环境,命运操于嫡母之手,生母又被嫡母厌恶,探春的部分性格,可以说是出身与环境注定的。
为自己的将来打算,并不是什么错误。
所以她势利。
如红楼梦第二十七回,宝玉闲来一笔,说起探春给她做的鞋子,被贾政斥责奢华过甚。可是,读者们看看宝玉在红楼一书中,平日的穿戴如何?
探春给宝玉做的鞋子,以宝玉平日里穿戴的富贵为参造,依然显得过分,便可见探春对嫡母嫡兄,是何等的用心讨好。
探春自己也心知这点,故此在宝玉提起时,探春也有些羞恼,用“只看和我好不好”的话来辩解。
其实从探春的态度能看得出,她对“经济仕途”绝非没有向往之心(这点从改革一案可以清楚看到,只是平日里不宣诸于口罢了。既如此,对厌恶经济仕途,身为男子却流连内帏的宝玉,能真心亲厚到哪里去呢?
更重要的例子,正如我正文中提到的,大观园改革。
这一段,固然是探春正传,却并非是探春赞歌。
可以说,这一段即极好的展现了探春的优势和长处,也在同时展现了探春的性格弱点或者说缺陷。
古往今来,所有改革的例子都可以告诉我们,发现弊端不难,找到针对弊端的办法也不是太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