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乡下少年(1 / 4)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自聚贤庄庄主一夜之间被灭满门、镇远镖局扬子江折戟那一夜,已经过去十五年,聚贤庄失去领袖后,七路船主因意见不合分道扬镳,庄众船员也是一哄而散,好可惜聚贤庄当年聚义侠义无双,也逃不过一个树倒猢狲散。
那时江湖流出传言,说是聚贤庄打击水匪倭寇战功赫赫,引得倭寇报复,买通五路船主仇玉药倒守卫,趁夜偷袭沈文山一家,不知真假,但聚贤庄旧部放出重金悬赏仇玉人头,这倒是确实的事情,一时间天下皆痛骂仇玉是叛主奸贼。十五年来,无数武林人士都想斩杀仇玉为沈大侠报仇,然而仇玉却如同人间消失了一般,江湖再无这人半点消息,有人说他追随倭寇出海,做了海盗。
而江湖局势也与十五年前大为不同,南北少林武当山等名门大派依然长盛不衰,江湖上又冒出数个小门派,比如北方的天王帮,琼州的皇帝洞等,在海上也出现了一股神秘势力,试图制约倭寇。大明不禁刀剑,除弓箭甲胄外均可招摇过市,一时间武林兴旺,各路豪杰你方唱罢我登场,江湖又将上演一出好戏。
庐州城西南八十里,有一小镇换做桃花铺,群山环绕,民风淳朴。桃花铺本是朝廷传递公文周转歇息的地方,但盛产石材,又临近官道,市集上倒也商贾云集,人声鼎沸,渐渐地人口越来越多,俨然已经是小镇规模,热闹处丝毫不比省城庐州逊色。
这日上午时分,镇子口大路上大步走来一个挑担的年轻人,看长相十八九岁,但生得身材魁梧,身长七尺,一对剑眉英气逼人,眼带桃花,唇如涂脂,头戴青色皂巾,身穿灰布衫,腰系青色绦,脚踩一双粗麻鞋,一身农家打扮,偏偏腰间却系着一块翠绿玉佩,引人侧目。只见年轻人肩扛一副漆黑扁担,扁担两边挑的赫然是两组五百斤的石磨!少年举重若轻,仿佛挑的不过是两筐点心。本镇人似乎都认得他,见怪不怪,倒是那些旅人客商见到后纷纷喝彩:“少年好力气!”少年也不避生,故意炫技,扛着扁担的右肩一抖,只见两对加一起八百来斤的石磨被顶飞一尺来高,少年趁势头一低,将扁担换到左肩上,更加引来一阵喝彩,少年一脸得意洋洋,向起哄的众人挥手致意。
那少年步伐轻盈,不一会儿来到镇子口“兴德石材”店门口,轻轻把肩上石磨放到地上,冲柜里喊道:“姚叔,磨送来了”
柜中走出来一个白胖中年,笑道:“剑秋好脚力,正好正好,还怕你照旧下午送来,有个南京客商正在店里催得紧”
此少年姓沈,名剑秋,年纪刚满十八,稚气还未尽褪。向掌柜拱手笑道:“大哥明日生日,我早早下山,也好问姚叔讨要这三次货钱,买点好酒孝敬”
姚掌柜哈哈大笑:“哈哈哈,好,只可惜我没工夫上山讨一杯酒喝”说罢掏出一叠纸钞来,数出一千二百文宝钞“钱货已清,你可数好”
沈剑秋笑呵呵接了去,看也不看揣进怀中“姚叔给的,哪还用数。”
这位少年正是十五年前聚贤庄灭门案的幸存者,大侠沈文山之子沈剑秋,当年的三岁孩童,现在已经长大成人。十五年前聚贤庄惨遭灭门,直到次日各队船主才陆续赶了回来,只见整座庄园已被贼人烧成了灰烬,沈文山夫妇与众家丁皆被利刃斩杀,唯有三岁的沈剑秋被发现躲在床下呼呼大睡。群龙无首,各路船主一哄而散,唯有太湖三鬼带着年幼的沈剑秋远走他乡躲避祸,躲在山上加工石材为生。三鬼让沈剑秋与自己兄弟相称,每每沈剑秋问起自己身世,三鬼总是闭口不谈。
离了石材店,沈剑秋也不歇息径直往镇中集市走去,在山上的生活十分无聊,唯有下山送货才能一睹世间繁华,这次为采买寿礼早早下山,更是有大把的世间可以好好逛逛,孩童脾气显现出来,东游西逛,好不自在。
过了午时,沈剑秋摸着肚子心满意足地走出饭店,对面是一家茶馆,门面不大,招牌上四个大字“玲珑茶馆”,门一边挑出的黄布幌子上写着一个大大的“茶”字。这是整个桃花铺里沈剑秋最爱的地方,茶馆有个常驻的说书先生,一张嘴说不尽金戈铁马、古今英雄,每次下山他都会来这里听一段书,这是他无聊生活里最大的娱乐。
茶馆不大,四张桌子坐的满满当当,里头是青砖堆出来一尺来高的讲台,上面摆一张榆木桌子,桌前坐着一个说书先生,身穿蓝色旧长袍,手拿折纸扇,生的仙风道骨,白须白眉,一把胡子垂直胸口,只见他手拿一枚惊堂木,重重摔在面前桌上:“人生在世天天天,日月如梭年年年。富贵之家有有有,贫困之人寒寒寒。升官发财得得得,俩腿一蹬完完完。”
台下一阵叫好,说书人抖了抖精神,开始讲起岳飞抗金的故事。
沈剑秋自幼跟三个大自己几十岁的人住在山上,一段书听再多遍也是津津有味,直到说书人一声惊堂木:“请听下回分解”,陈剑秋如梦初醒,站起身来一拍大腿:“要遭!大事还没办一点!”转身奔出门去
他丝毫没注意到,讲台上的说书先生,目光如鹰,意味深长的盯着他离去的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