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书再次普及用电知识(1 / 1)
吴同祥和余玲回家后,去找了他们村子的吴支书,他们想要领养这个孩子,但现在他们的身份非常尴尬,现在想要领养这个孩子是非常困难的。支书自然是明白他们的情况,这些年为了要孩子,他们受了不少罪,如今刚刚和孩子待了一段时间有了感情,自然是不愿意放手的,如今为了孩子,让她付出什么都可以。
余玲已经十多天没有看到孩子,这几天她天天的哭,在两人的祈求中,吴支书答应两人,带着他们来到了我的村子中,找到了支书家。支书见到这两人并没有什么好脸色看,也不想让两人看孩子。但余玲真是非常想孩子,见支书不同意她看看孩子,直接跪下了支书脚下。吴同样也跪了下来,吴支书见状赶紧说道;“他们两口子,是真心喜欢这个孩子,你就让我们看看吧!”
支书见两人如此诚恳,就让二人进到了屋子中看孩子。这十几天支书的媳妇看着还在襁褓中的孩子,明显感觉力不从心,毕竟已经五十多岁了,一个人照顾孩子还要喂奶粉,她真的是扛不住。余玲看到孩子后,,在经过支书的同意后,走过去将孩子抱在怀中,看着在怀里的孩子,孩子在余玲的怀中安然入睡,支书看着余玲抱着孩子,那副慈爱的样子,他的心也开始在动摇,不知道要不要将孩子在交给两人抚养?余玲看着怀抱中可爱的孩子,真的不愿意再一次失去她,余玲再次跪在了支书脚下,祈求着,让支书将孩子交给她抚养,她一定会好好地照顾孩子,当孩子是亲生的,把她抚养成人。
看到两人如此的诚恳,又加上吴支书的助攻,支书最后同意了,让刘光友将孩子过继给吴同祥和余玲两人,两人听到后非常的高兴,答应支书,可以随时来看孩子,如果他们将孩子养得不好,就让支书去告诉他们。支书见两人心诚,带着两人去找了刘光友。见到是吴同祥,刘光友没有说什么,同意将女儿过继给吴同祥。
王秀在屋里,一直都没有出来,更加没有看孩子,她知道只要是看过孩子,她一定舍不得,王秀知道这孩子留在自己身边,跟着那样一个父亲,这辈子也不会有好日子过,还不如找个疼爱她的人家,让人家捧在手心里长大。
在支书的帮助下,刘光友将孩子成功过继给了吴同祥,两人也写下契约,在孩子未成年之前,刘光友不得要回孩子,孩子成年后可以由孩子自行选择。孩子过继那天,吴同祥高兴在村子摆了酒席,还请了支书前去参加。
后来孩子一直有两人照顾,对于来之不易的孩子,两人非常的照顾,支书曾经去看过一次,知道孩子很好后,就没有再去打扰过。之后只是从吴支书的口中,听一些孩子的事情,知道孩子是否安好。
1993年随着改革的开放,人们的生活相继好转,我也因此上了小学,学校就在村子中,是四间砖瓦房,一到三年级的孩子,每个年级一间教室,另外一间就是老师的办公室。当时的思想是再穷不能穷教育,这四间砖瓦房是乡镇拨下来的钱,为村里的孩子盖起来的。那时的学校老师非常难请,穷乡僻壤没有人愿意来这里教学,学校的三位老师还是从各个村里请来只上过高中的年轻人。
我们村子的变压器就在我们学校的旁边,平时老师总是三令五申地告诉我们,那里非常危险,不让我们随意接触这变压器,我们听老师讲的那么严重,也不敢随意靠近那变压器,甚至路过时,听到变压器发出的呜呜声都感觉到害怕。
这天村里的刘昌松去地里浇水,他在缠水管的时候,将水弄了一路,到处都是大水坑,就在这时一条电线段落,点进了水坑中。刘昌松没有注意,一脚踩进了水中,因水连电当时刘昌松就被电死了。等到村里的人发现,告诉三叔让三叔将村里的电闸关上后,才敢将刘昌松的尸体从水里弄出来。
接着人们担心会出现上次牛江花的事情,让支书去村委打了电话,将救护车叫来,医生抢救了一番后,又检查了一下,确定刘昌松没救了。救护车离开后,村里的人将刘昌松的尸体送回了他家中。
刘昌松的媳妇王玉香那天回娘家,并不知道家里出事了,等到他回来,就看到了放到院子中的尸体,她直接蒙了,但想起牛江花的事情,她马上意识到他男人没有死。不管村里人怎么安慰劝解,她都执意说人没有死。王玉香知道说什么也要打救护的电话,最后众人拗不过她,再次打了救护车的电话,救护车来了,看了人之后确定人已经没有生命体征了,发现的时间太晚。
王玉香不哭不闹地坐在尸体旁边,不管村里人说什么话,她都是那副呆滞的样子,她不知道为什么牛江花没有死,她丈夫却死了。王玉香突然站了起来,发疯似的向着牛江花家里跑,她要将牛江花叫来,看看她男人是不是真的死了。
王玉香不顾村里人的阻拦来到了牛江花家中,牛江花这时还不知道刘昌松的事情,当从村民的口中得知这件事后,她也感觉到菀汐,王玉香拉着牛江花的手,就让她去跟她看看,她男人到底是不是真的死了。牛江花只能跟着来到了刘昌松的家里,但她又不是医生,也不会看这东西。
王玉香拉着牛江花的手问道;“当初那盗墓贼是怎么翻找东西的,你在刘昌松的身上试试?我求求你,你就试试吧!”牛江花拗不过,只能按照当初的记忆,晃动着刘昌松,最后刘昌松还是没有回来。王玉香这才哭了出来,趴在刘昌松的身上久久不愿意离开。
玉香依然在等待着刘昌松醒来,人在家中停放了五天,在村民的劝说下,才让将刘昌松下葬。这几天王玉香枯干了眼泪,看着三个孩子,虽然大女儿已经成家,但小儿子才十岁,以后的日子让她一人怎么能承担得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