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九(1 / 2)
关于l的身份,最终是胡钧找出来的。日记的内容是在案情讨论的时候分享给所有人的,结合所有被害者在高一,也就是两年前同在一个班级,调查方向就由此展开。
这一次属实占了胡钧当年为自己孩子择校的便宜,他想到当年市一中曾经发生过一起学生跳楼事件。正是因为该学生跳楼的地点不是在学校内部,事件发生后校方反倒是最后发现的。市一中一向是c市重点高中的翘楚,突然发生了这样的恶性事件,自然引发了媒体的集体关注。
媒体报道最开始的风向是针对学校管理松懈,未尽到应尽的责任,放任学生随意出校。也有人指出是否是学校的学习要求过重,一时间呼吁学校减负也成了热潮。就连胡钧也为此与自己的女儿深谈过几次,为的就是缓解孩子的学习压力。只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学校里的学生开始统一口径,对于跳楼的学生发表了很多评价。评价有好有坏,但总归还是说坏话的人比较多。该学生生前曾经早恋,与校外学生打架这些事情也都相继被爆出来。
那些媒体针对这些话题,制造了许多嘘头,甚至和校方联系进行了一次专访。访问的对象有同班同学以及班里的老师们,虽然声势浩大,但最终接受采访的老师只有方鸿景一人。
隋州他们把找到的录像找到播发了几遍,发现,每当有学生提起l之前的优异成绩或者想要为他辩解几句的时候,方鸿景都要岔开话题。在那几天里,话题风向突转,所有的批评都开始集中在跳楼学生身上。说什么的都有,甚至有人会在相关的网络文章上跟帖这样的问题学生活该,云云。
虽然众人还不知道关于葛婵日记里的事情是否全部属实,但他们真切的感受到了来自网络上陌生人的恶意。那些人甚至都不去了解这件事情是否是真实,就按照发帖者主观表述甚至其他人的看法而随意发表自己的意见。就算有那么一两个理智的人也会瞬间被拉入战圈之中,无人幸免。他们标榜着言论自由却又剥夺着他人的言论自由,他们怀揣的恶意甚至比局中人还要大几分。
看完这些东西,每个人心中都是五味杂陈。
新闻媒体中虽然都用了l的化名,但是网上对于这件事情扒皮人肉并不算少。几乎没有花费太多事件,l的姓名就出现在了搜索引擎中,路博原。
将被害者之间联系起来的线索最终出现了,调查路博原的身份信息以及亲属的信息就交给了陆阳和小陈,剩下的人开始继续分析。
“凶手的犯案周期似乎是七天?”胡钧一说立刻就有人表示附和,确实,尸体被发现的时间刚好相隔一周。
“未必。”提出反对意见的是隋州。
“我们发现受害者的时间相隔一周,但这都建立在他完成了他的画作的基础上。除此以外,光明小区的案子我们甚至是在方鸿景一家被杀两天之后才接到的报警电话。相隔一周的时间并不成立。”
“甚至,凶手犯案间隔时间越来越短。”
“我同意隋队的看法。”仔仔细细将隋州的话思考了一番,胡钧改变了他的看法。
“凶手虽然会把死者放进自己的画作中,但显然这些被害者的死因各不相同,而根据这些不同的死因我们能大致推断出凶手的作案手法。第一名被害者葛婵,死因系机械性窒息死亡,根据宋法医的推断,自杀的可能性较大。在这一起案件中,丝毫看不出凶手的任何倾向。但是在第二起案件中就大不一样了,虽然三名死者均是煤气中毒而亡,但在方鸿景的身上出现了明显伤口及拖拽痕迹。除此以外,这一起案子中凶手更多的是对被害者心理上的折磨,即他的妻子和孩子。而在最后一起案子中,凶手直接向我们展示了他的恨意。他毫不遮掩的将这两名被害者活活打死,并且再一次将尸体放在容易被发现的位置。他有自信我们找不到他,甚至,他根本不怕我们找到他。”
“独居,孤僻,甚至可能他还有轻微社恐,而他身边的人连他是否消失都不会知道。不是说他是泯然众人的存在,相反他应该是一开始很令人印象深刻的,只是他习惯把自己隐藏起来。住在郊外地区,这样符合他的性格,其次他在城南肯定居住过一段不短时间,不然他不可能如此熟悉这边的路况,走的地方尽是一些没有监控的偏僻小路。他不善言辞、行为木讷,他可能走着走着会撞到人但他自己并没有意识到。如果有人会撞到他,他也会不管不顾的按照自己的路继续走。在生活中他比较不修边幅,很长时间不会搭理自己的头发和胡子,这可能由于他小时候监护人对他漠视。但他对画作这件事似乎存在很严重的强迫现象,除了颜色以外,他力求于原画作的一笔一划都要相同。他肯花费大量的时间在这一件事情上,对于他来说,绘画可能是他的所有。他年纪不大,按照他的性格肯定也还没有结婚生子,而他对于方鸿景的儿子存在的忏悔以及过度急救,几乎可以推断凶手有一个关系亲近的弟弟或者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