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方舟(二)(3 / 4)
康教授回到位置上,会议室陷入安静,所有人都沉浸入思考中。
几分钟后,一个提问打破了会议室的寂静。
“这会是末日方舟吗?”会长对面的防务部莱蒙上将问道。
“起初,我与刘博士也是第一时间这样考虑过,但后来分析,可以肯定不是的。末日方舟的作用在于长期生存和保存,这个设计图没有安排补给和其他非人类的比如种子,文明遗产,动物的保存空间,还有就是按这样的分布和材料示意,即使地球遭到毁灭性打击,也不会发挥末日方舟的作用,没有动力装置,材料示意也没有达到去太空生存的要求。”康教授答道。
“那如果是对方可以通过他们的技术带去太空或者他们的母体里呢?”国防部长继续问道
“那没必要示意这些三角体在地球上的这个布置格局,图像可以放大,这五个三角体是在地球上精准定位的,每个三角体的顶部,与底座中心,在地表的位置,已经精确到千分之一秒度”
国防部长看着显示器放大的图像,微微点头。
“别人会不会也得到了这个设计图,或者有其他什么类似工程。”唐均问完,其他在座的人都看向了康教授。
“我认为大概率只给了我们,没有迹象显示别人也得到了类似东西,但原因我还没想到。”康教授答到。
会议室再一次安静下来,众人视线又回到了显示屏幕上,都在心里想着为什么给我们这些,还只给我们,这些即使我们按要求做了,原因何在,有什么用?
金委员说道:“要与对方的诉求结合起来分析,他们目前也碰到了问题不是吗,想带走孩子继续他们所谓的打开禁地钥匙的制作,被拒绝了,这会不会是他们的新方案呢?”
康教授说道:“二号车最后的声音是更新48多小时,算下来就是接近七个月时间,这一更新的时长很不正常,又给了我这个图纸,如果是新方案,我猜是要求我们在这半年多时间做这个工程,不明着说,肯定是有原因的。”
张院士说道:“如果集东联邦之力,做这五个大型三角体建筑,或者叫现代“金字塔”的话,单是制作,我想也许还可以办到,毕竟设计图都有了。难点是赤道的三个点的安装,一个在大西洋,一个在印度洋,最后一个在太平洋中部。这样高度接近3米,底座边长超过5米的建筑,加上人和基本生存循环系统,重量可能会超过三十万吨。还不清楚人需要待多久,如果需要一年时间配置物资,还会更重。飘在海面上的话,达不到示意图上绝对水平的要求,在海床建造支撑,这几个点平均水深数千米,我们还不具备在半年时间完成这个工程的能力,其他人更不具备了。”
“这也许就是对方交给我们的原因之一。”成田委员说道。
“张院士,如果举世之力,可以做出来吗?最快多久?”邱会长问道
“用高强度合金钢结构做支撑骨架,其他材料按图纸要求都是非金属,生存循环系统,强弱电力等,四至五个月可以搭建完成。
“但难点还是赤道位置的三个点安装,这个我们现在也做不到绝对水平。”张院士回道。
“那先讨论别的,这个做好有什么用,图纸上有没有暗示什么,还是做好了我们将人装满,就交给他们,人员的安全也是必须要保证的”宋委员问道。
“图纸上是明示,人的安全可以保证。这是新的方案,我们的态度是对生命安全有前提要求的,上次大会他们很清楚这一点,这次一共有二万人,更不能出现安全风险。所以图纸上的设计,对方考虑到了这些,这也许是让我们做的原因之一。目前没有发现对周边的环境有要求,就是说三角体建筑的周边,一些安全保障,补给保障,可以作为配套在周边部署。”康教授说道。
“找我们做,一定另有原因,工程能力和安全应该不是关键。”邱会长思考着说道。
康教授等人也陷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