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力量(1 / 2)
研究一个陌生人,回去写一个关于此人母亲的悲剧。
鹿苑小区最近每天晚饭后都有一个中年男人陪着一个拄着拐杖的老妇人在散步,散步的时间大概是3分钟左右。这样的行为让米恩很奇怪,认为这个中年人是一个大孝子,进而每次都会留心观察这对母子的情况。
米恩有晚饭后散步的习惯,每次都能相遇,一来二去也就算混了个熟脸。如此这般的过了一个月后,有一天回到家,将自己对于这对母子的见闻写成了一篇日志。
原来男人叫袁勤南是经老乡介绍,刚在这个城市找了个工作搬家到这里居住,母亲孤独一个人在老家不放心,也就一直带在身边。
谈起这个母亲袁勤南每次都觉得自己对不起母亲。可作为一个母亲,每次都觉得孩子付出太多了,人各有命,照顾好自己就不容易了,不要责怪自己对不起母亲。
基于这两人对于评价如此的不同,激发了米恩想深入了解这背后发生了什么的兴趣。在某一天的散步过程中后,将母子两人邀请到小区的一个凉亭坐了下来。进而有了对于母亲身世的深刻的理解和触动。
原来这个母亲叫张琴余是出生在河北地区,出生的时候国家那个时候正在打仗,她出生前妈妈就一直在逃难,早就和孩子的爸爸走散了。此刻她的出生对于妈妈来说,并不是一个好事,并不像现在等在妇产科门口的那些家长们开心,只是多了一张要吃饭的嘴,而且因为要逃难,可见生活将是多么的艰难困苦。
在张琴余长到4岁左右的时候,逃难到了河南了,此刻战争刚刚结束。妈妈去一户农村人家讨饭,别人看到她们两母女,刚好就说自己没有孩子想要一个,问可不可以将女儿留下给他们养。
当时这个妈妈就很开心的答应了,最后在这个家里住了一个星期后,妈妈离开了,把张琴余留下了下来。毕竟跟着妈妈到处逃难找生活,终究不是一个好的方法,自己死了,可是孩子没有地方安置呀。可能这也是妈妈心里想的吧,自己死了无所谓,可是孩子怎么办呢。
离开了妈妈的张琴余也知道需要在这个家里多干活,好好的生活下去。作为一个逃难过的人,最不怕的就是吃苦了。没过多久,这家的女主人就有了身孕,以前一直怀不上的,现在就突然怀上了。为此张琴余需要更多的照顾这个养母了,更加卖力的干活。
十个月后,生了个男孩。在那个重男轻女的地方,在那个河南农村,张琴余的作为一个女孩子已经很没有地位了,更何况还是一个相当于捡来的养女。这个时候除了比平时更加卖力的干活,没有什么能保证自己在这里待下去。以前还可以跟着妈妈,不管风雨,两母女有个照应。现在呢?自己还小,如果被赶出去了,妈妈都不在身边,自己该怎么生活的呀?
日子还是要过下去,看在她肯吃苦的份上,这家人对她不算好。可是她也成为了家里最低贱的一个人,女主人在这个重男轻女文化的熏陶下养成的恶习一点点的因为生了一个儿子爆发出来。随着家里男孩一天天长大,需要花钱的地方越来越多了。挣钱的能力却不足,这家人动了赶走她的想法。
每天遇到什么事情,就要张琴余去做,如果做的不好就要挨打。有一天将她的一条腿给打断了,没钱医,也就现在一直拄着拐杖的原因了。可能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没有将她赶出家门。
腿断了,并不表示活就可以不做,少做,该做的事情一件不少。自己有时候也觉得苦,想自己的妈妈,想的流泪,晚上独自哭。有时候因为做错了,饭都没得吃。记忆中到了自己出嫁了,才没有被打被骂的经历了。
张琴余对我谈起这部分的内容的时刻,有一种属于过来人的豁达感。这部分豁达是我这个没有经历过的人,所不能企及的。不知我到了她这个年纪的时候,能不能做到如此的豁达。
那个时候吃饭成为了一个人活下去的主要的动力,所以被打被骂对于张琴余来说,根本就不算事。在现在的我们看来,所谓的作为人的尊严,在那个时候的她看来,根本就不及被打过后的半碗饭。
我问她面对这样的情况,您就没有想过反抗吗?
她很从容的回答说,那些都不算什么,相对于我一个跟着妈妈到处流浪,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的人来说。现在已经有一个安稳的窝了,虽然吃的不是很好,大部分时候还要挨打,能有口饭吃,我就很满足了。所以那个时候没有想到什么苦不苦的,只要自己活着就好。
听到张琴余说这些,我感觉自己内心中久久不能平静。一个人怎么可以过的这么的苦,却依然从容面对生活的呀。我不仅对她从内心中有一种由衷的钦佩感,敬重感。
张琴余只是微笑着说我抬举她了,那个时候的人,都能吃苦,自己不算什么,大家都能吃苦做事。只是现在生活好了一些了,觉得不能接受那种辛苦的生活而已。其实你们年轻人也做的到,也有人在做,只是你没有看到而已。
说是出嫁后就没有被打被骂了,其实是没有被养母养父打而已。作为一个瘸腿的女人,在那个重男轻女的农村,说是出嫁,还不如说是被卖了。自己一个瘸腿,娘家人不待见自己。所嫁的老公也是一个看不起自己的人,刚开始才幸福了几天的生活,马上就成为了一天天的责骂,偶尔还有毒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