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5章 统帅标签(1 / 3)
苟元问道:“既然廉颇的统帅标签世人皆知,秦国为什么不能一开始就派出白起,早点结束战斗难道不香吗?”
刘正叹道:“统帅的标签,代表着其人在该领域无出其右的绝对成就。廉颇的进攻能力差强人意,秦国只需要派出一名上将,就足以轻松应对。然而他的防守能力,就连称雄于世的白起也难有建树。才有了秦军进攻,廉颇防守,仗打了小几年,赵军的反击力度微乎其微。须知道,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廉颇在防守中节节败退,即便是给秦军造成了一定的伤亡。可是在其他五国高层看来,赵军败了。在上党各阶层的心目中,赵军根本就没有能力保护地方的安宁。上党百姓本就对赵国没有多少忠诚度,在看不到希望的情况,还会陪着已经获得了高官厚禄的前任太守,一条道跑到黑吗?”
刘正坦言,统帅的专属标签,就代表了其人在该领域的绝对话语权。廉颇的防守能力天下闻名,即便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白起,也没有把握战而胜之。这其实就是一种有形的威慑力量。白起是当时最强的矛,廉颇也是当时最强的盾。
在不棋的时候,通常都有王不见王的规矩。也就是说至强进攻白起,不能与至强防御廉颇照面。一旦两人照面,结果就有可能拼得同归于尽。
廉颇称雄于世的防御力,却成了秦军练兵的对象。至于世人所幻想的防守反击。防守倒是一目了然的事情,反击就有些子虚乌有的味道了。
廉颇守了几年,把上党的民心都给损失殆尽了。
赵王想要打破被动的局面,指望廉颇就有些天真了。毕竟秦军还有大杀器白起没有动手,仅一员上将就可以操盘。
迫于无奈,赵王只能换一个没有统帅标签的赵括登场。
赵括出击,秦军的心里就没有底了。
赵军在赵括的带领之下,在主动进攻中,把赵军胡服骑射的成果发挥得淋漓尽致。有道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赵军胡服骑射在主动进攻的领域优势明显,劣势也不容小觑。
胡服骑射是草原百姓在缺吃少穿的情况下,最迫不得已的选择。这就注定了同样的短板,在赵军身上也同样的明显。
战斗的结果,赵军在后勤补给上栽了跟头。
白起善于捕捉主动进攻机会的能力,终于有了用武之地。他巧妙的抓住赵军后勤大做文章,成就了不世之功。
可是白起还是低估了赵军缺粮的程度,只得在招降之后,迫不得已的破坏规矩杀伐。
至于有人以为是出于对赵军战斗力的恐惧而杀降,其实这是子虚乌有的事情。从战国七雄征战的大环境来看,各国出兵,唯一的目标就是争夺土地和人口。秦国已经俘虏了大量的青壮,完全可以转化为国力和军力。可是最后的结果却是杀降,那就只有一个原因,缺粮过于严重,秦军根本就没有能力养活俘虏,更没有实力安顿俘虏。
同样的战例,让刘正想起了后来的反秦之战。项羽破釜沉舟打败了秦军,同样大肆坑杀俘虏的道理如出一辙。既然是破釜沉舟,那就意味着没有补给,没有后勤,维持军需的唯一办法就是战场缴获。那么问题就来了,秦军战败之后,会心甘情愿的把粮草完整的移交给楚军吗?答案是否定的,甚至可以直接认定为楚军的缴获有限,根本就养不活俘虏。结果就是为了活命,只能请俘虏们组团赴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