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9章 产销分离(1 / 3)
既然是天子亲口说这是最佳配方,郑成功自然不会有任何怀疑,很慎重地将纸片叠起来收在怀里。
然而朱由榔又进一步提到,这是最佳配方没有错,不过在实际生产和使用过程还有很多事项需要注意。
比如说硝石(硝酸钾)的制备就是一个非常麻烦的过程。
在传统的制备工艺中,工匠需要把原始硝石放到大锅里熬煮以去除杂质,经过反复多轮提纯,最后才能得到高纯度的硝。
这个过程大家都懂,不过能把提纯步骤走完,且常年累月坚持下去的军中工匠非常稀少,可以说不可能存在。
毕竟九成硝和九成五硝从外观上看几乎没有区别,配制成火药都能打得响,威力也差不了太多。
可是三轮熬制和四轮、五轮所花费的时间和燃料就差远了,少进行一轮提纯能省不少钱。
除了成本问题,把硝提得太纯还有损耗问题。
比如两组工匠,收到同样重量、同样品相的硝石,有人熬制出六十斤,有人熬出四十斤。成品少的那组肯定会受到质疑,甚至被工头责罚。
长此以往,硝的纯度就会从九成五变九成,九成变八成,八成变七成……无论军法有多严苛,只要时间一长,硝的纯度下降必然无法避免。
有了高纯度的硝还不够,火药的保存也很讲究。
按照传统做法,火药储放日久,或收藏不密,或被雨水淋浸,或硝气走拽,则必须拿出来重新舂磨,加足纯硝才能重新使用。
很多配药工匠为了减少翻制次数,往往在生产时就略微提高硝的含量。
其实戚继光早就发现火药硝含量在七成五左右是最合理的,不过后面的兵书大多坚持八成或更多,就是考虑到硝石一定不纯,以及长久存放硝石会变质的问题。
在场众人都是宿将,对火药制备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了解。他们一开始听得津津有味,却越听越不对劲。
朱由榔所提到的注意事项都不是什么秘密,可是要长期制备配比精确的火药却很难。这不是配方问题,而是人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