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2章 通货膨胀(2 / 3)
广州的几家造车厂的境遇也差不多。
在北伐之前,朱由榔向他们定购了几千辆辎重运输车辆,要求每辆车都合适在京畿附近通行,装载五十石粮食时,用一匹马或者一头牛即可拉动。
为了造出这样的车,造车厂不约而同地选用钢铁制作车身和车轮,配上滚珠轴承和弹簧减震器。
确定车型后,又一夜之间就招募上千个学徒,日以继夜地造车。
各大军火商就更不用说了,三个字——玩命造。
为了给东南和西南的明军配齐武器装备,工厂通宵达旦地赶制,很多人一年下来,休息也没有超过三天。
甚至还有报纸报道,有少量工人在工厂里猝死。据说是无良老板太黑心,让工人日以继夜地干活,不给工人睡觉的时间。
总而言之,在北伐之初,广州、佛山和香江就变成了大工厂。不少工人一个月的收入竟高达五两银子。
后来,北伐军在江南、江西、湖广又敲诈到几百万两银子。
朱由榔变本加厉,一而再,再而三地要求户部继续发行国债。在一年半时间里,大明央行为了购买国债,累计发行各类纸钞超过一千万元(一千万两白银或等价铜钱)。
所以,当他再次回到广州时,广东市面上的纸钞总量已超过两千万元。
对此,内阁首辅兼户部尚书郭之奇忧心忡忡,认为正在流通的纸钞实在太多了,多到令他有些害怕的地步。
“怕什么呢?难道我们的准备金不够吗?”朱由榔很奇怪地问道。
“那倒不是,央行银库存了八百多万两白银,准备金还是够的。不过……我们一年半就花掉一千五百万两银子,真的不会出事吗?现在广州物价飞涨,钱已经不值钱了。比如说雇短工,国朝十七年,月钱八百文便能雇到一个既壮实又勤快的,现在起码要三两。”
郭之奇细数这两年的变化,很多东西都变得特别贵。
比如说吃肉、喝酒、听戏、雇车,总而言之,除了朝廷严密控制的米价没涨多少,其他东西的价格几乎都翻了一倍或者两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