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激烈巷战(2 / 3)
带队的明军老兵并没有试图隔着栅栏就把敌人捅死,而是向攀爬的敌人腿部扎下,多半还以他们的小腿为目标,因为这里的防御更薄弱。
在老兵的身边还有一些战场经验并不丰富的安南兵,初次上阵的士兵有些紧张,虽然战前就有过交代,但他们见到敌人时还是本能地去捅对方的胸腹部。
老兵一边带头扎敌人的小腿,一边大声吆喝着,要新兵学着他们的样子去攻击敌兵无甲的部位。
脑筋比较灵活的安南新兵很快就学着老兵的榜样,认真地瞄准敌兵的腿脚部刺击。有些新兵因为紧张而没有听清命令、忘记事先的嘱咐,还是把头几枪浪费在了对方有甲胄的部位。
燧发枪前端的刺刀又细又长,在士兵奋力一击下可以刺穿敌人的铁甲,然而在敌人在栅栏顶部落下的一瞬间,身体的重量又会把刺刀折断。
因为锻造工艺不过关的缘故,安南的军工厂始终不能生产出又坚韧又细长的刺刀,为了保证硬度,只能牺牲部分韧性——就是这样,刺刀的价格还是死鬼死贵的。
所以在训练中如果折断刺刀,士兵多半会被军官狠狠责骂一番。在战场上,折断刺刀就不是责骂这么简单了,因为这意味着这个火铳兵损失了大部分近战的能力。
在明军士兵不停地攻击下,清军始终也不能突破看似很简易的防线。他们人数虽然占优势,但没有地利,很多人以为明军陆战不堪一击所以才奋勇向前。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清兵受伤退后,而明军的新兵也越来越放松,他们逐渐意识到清军试图翻越栅栏是极愚蠢的做法,还不如隔着栅栏和明军对射呢。
事实上,对明军造成最大威胁的,还是从栅栏缝隙中射过来的子弹。虽然明军有胸墙保护,但是举起火铳刺向清军时,身形要往上探,难免有被子弹打中的可能。
可是这些士兵知道不能后退,因为他们背后就是造船厂的核心区,里面各大仓库内都堆放着大量珍贵的木料。
没有木料,就无法造军舰;没有军舰,就无法保护商路,朝廷就没办法给他们筹集军饷、购买装备。
这个因果链条在战前被反复灌输,在士兵们脑海中烙下深深的印记,最后形成一个强烈的信仰——背后就是朝廷的命脉,就算是死,也不能后退一步。
最初的锐气渐渐散去后,清军不再鲁莽地尝试翻越栅栏,而是让己方的火铳兵隔着栅栏与明军对射,掩护同伴对木栏栅进行破坏工作。
这时明军的火铳兵再次轮换着装填弹药,射击栅栏对面的敌人。
就在清兵匍匐前进,企图隔着胸墙从木栏栅根部进行破坏的时候,他们发现青砖围墙上忽然出现一大批明军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