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文战(2 / 6)
“蓝菜五纹,取其心为青,青二十纹;复又取其心为玉,玉五十纹。今货商只取其玉,然蓝青无心,农户委而弃之”
蓝菜是大玄帝国普遍的一种蔬菜,有脸盆大小,一般能供三口之家吃两天。
这道题说的是,本来货商到乡下去收购蓝菜,五文钱一颗;
将外面的蓝色菜叶剥掉,只剩里面的浅蓝色青菜,成人手臂大小,反而卖的更高,按二十文一颗收购;
再将外面的青色菜叶剥掉,只剩一颗拳头大小的白嫩菜心,称为玉菜,按五十文一颗收购。
然而现在货商不收蓝菜和青菜了,必须剥成拳头大小的玉菜,他们才要。农户当然肯用更高的价格,剥成玉菜卖给收购商。而剥下来的大部分蓝叶和青叶,很快会烂掉,只能丢弃。
现在就问你这种情况怎么办?
“这应该是结合现实案例的策论了。”周伶暗忖。
“其实也很正常,景帝大治,百姓休养生息,经济日益繁荣,就会出现各种此类骄奢浪费的问题。”
像白帝城之类富庶之地的百姓肯定是玉菜的需求者,而青菜和蓝菜则是一般郡县百姓粮食。
商人逐利,当然不会在乎浪不浪费,蓝菜玉菜都是一种,但其中巨大的差价与利益就会导致出现只收玉菜这种情景。
周伶想到自己流浪时饭都没得吃,却有人将上好的蔬菜扔掉,不由得感叹,“帝城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思索片刻,她直接落笔破题,“农为国之本,商为国之脉;本生血肉,脉通百骸……”
随后她引经据典,分析情境,指出问题。没有洋洋洒洒,大卖文采,而是从大到小剖析本质,提出解决办法。
百姓生活水平提高,难道没有选择更好的权利吗?商人逐利,难道看见赚钱的门路不走吗?农户明知玉菜价格更高,难道不卖吗?
可如果都对,怎么会出现这么一个错误的现象呢?
周伶明确指出,农户与百姓都没有什么大错,关键问题出在商人这个中间环节上。所谓“脉通百骸”,指的是商人掌握着渠道,将一个个货物送到需要的地方。
朝廷不可能什么都管,但只需要设立一个监察环节,就可以很小的代价保证物价大环境的稳定。
货商以合理价格收购整颗蓝菜后,逐利的他们难道会还会扔掉大部分菜体吗?他们掌握大小渠道,自然会把蓝菜,青菜,玉菜在城外就规划好,分别卖到各个需要的地方,再额外赚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