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 刺客(1 / 1)
阳武县博浪沙秦道上,经过一番激战以后,早已一片狼藉。
皇上,刺客已就地正法!一个嘴巴下方和脸颊上都是胡须的中年男人双手作揖道。 中年男人,名为李斯,正是当今大秦帝国的丞相,头戴高山冠。穿着一副深色袍服。 他的面前是一个八字胡须和髯须皆较短,头戴通天冠穿着一身玄衣纁裳的三十岁左右的年轻人,年轻人正是始皇嬴政。 朕无大碍!始皇回复道,随后叹了口气,继续道:李斯啊!只是朕不明白,为什么这六国都已被朕灭了,可这些国家的余孽却一直都在效仿这荆轲高渐离之徒,要来刺杀朕!?现在朕已经一统天下了,天下不太平吗,百姓不安定幸福吗? 李斯上前一步,赶紧恭维道:皇上,您所做一切,征战六国,结束了长期割据分治的诸侯,让六国合而为一。为国,为民,都有造福后世之功。车同轨,书同文,百姓有所食,文人有所学,不正是天下百姓之福祉吗?再说了,无论对错,是非功过,自有后人进行评判。皇上所做的任何一项伟绩,都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之壮举也!皇上又何须在意这些呢? 你不知道啊,我也想做一世的明君,仁君,可这些人却处心积虑的要杀朕,他们为什么就不明白朕的良苦用心呢?要怎么样才能消除他们对我的仇恨呢!?始皇说完叹了口气。 李斯安慰道:皇上,臣斯以为行刺之人定是六国贵族之余孽。 哦?为何? 于百姓而言,秦之盛世利百姓,而不利旧朝宫廷。前有燕国太子丹雇佣荆轲,图穷匕见,后有高渐离抚琴决然为荆轲,可那些都是征战六国之时。现如今六国已定,我大秦一统。这些六国贵族不曾缺衣少食,也处于监视状态,如果有风吹草动,臣这里马上就会收到密报。而最大的可能,就是士大夫之徒尔。李斯回应道。 始皇摸了摸左边半丈长的宝剑,问道:那朕该当如何,才能抓到行刺之凶手? 李斯笑了笑并未直言,而是捋了捋下巴的胡须,说道:皇上,容臣给您先讲一个故事。昔日有一农夫吃水,需要去五里地以外去挑水,可谁曾想,这桶长年累月使用,本无问题,却不知不觉间桶体中间破了一个小洞,这农夫背着水桶往回走,只觉得水桶越来越轻,并未注意有水漏出,农夫回到家以后却发现,这水桶只剩下了半桶水。于是这农夫召集家中儿女妇孺,询问为何这吃水之桶会破上一洞,农夫家中儿女妇孺皆不知何故,于是农夫为寻根究底,举全家之力,终日废寝忘食注视着水桶,只为找出破此水桶之因。 后来呢?找到原因了吗?始皇问道。 时间一天一天过去了,直到七日后的某一天,只有农夫还蹲守在桶侧,才发现水桶的破洞,竟然是老鼠为了饮用桶中之水而啃咬破的! 凶手竟然是只老鼠!一点也不可笑。 皇上,容臣将故事讲完。这农人全家,为找到破洞原因,便再无人挑水。农人的儿女妇孺在五日后皆因家中缺水后而昏死过去,农人则坚持到第七日,发现破洞原因后,幡然醒悟,最后却因缺水浑身乏力而死。同样的,皇上现在要抓捕这样一个刺客,就如同抓捕这样一只老鼠,为抓捕这样一只老鼠,举全国之力,终究可以抓住,但是最后,也无非是将这个刺客给斩杀掉。 李斯说完,抬头看了看始皇。始皇闭着双眼,微微张嘴,道:继续讲! 皇上和农夫不同,农夫小而守水桶,皇上乃大秦国之君,肩负着一统华夏,造福百姓,抵御外敌之重任,精力有限,需与江山社稷为重,要抓刺客,只需挂上悬赏告示,赏赐百金,但也不要太看重此事,以防又有人争相效仿,以此为荣,而久禁不止。李斯解释道。 难道朕今后在朕这大秦国之内,还要躲躲藏藏吗?始皇睁开眼,反问道。 皇上,臣以为加强地方郡县的管辖,才是根本!李斯道。 继续讲!我大秦自一统以后,采取郡县制已有三载,初见成效,然而在管辖时,还存在着地方官员与军队相互帮扶甚至是勾结的局面,这也为这些刺客的生长提供了喘息和密谋的机会,臣以为,皇上应当实行兵权与地方郡县相互脱离的方式,加强统一领导,方能解决问题之根本。
始皇想了想,随后大声道:好,来人。 诺!一个身着蓝袍的白脸宦官抬起头看向始皇。 白脸的宦官名为赵高,身材魁梧,如果不是因为嘴上没有胡须,根本看不出来他是一个宦官。 在大秦国,胡须是一个男人的象征。 传令下去,即日起,郡县地方官员不得调遣军队,兵权由朕统一领导。始皇大声说道。 诺!太监赵高回应到。 宦官赵高将始皇的口谕谨记于心,随后命其他侍从宦官伺候笔墨于始皇的车辇中,撰写诏书。 皇上,接下来是否继续巡游!李斯试探性问道。 回宫!始皇回道,因为行刺之事始皇早已没了巡游兴致。 诺! 始皇随后看向赵高,说道:传令下去,昭告天下!彻查秦国全境,凡与行刺之人有所瓜葛的人,皆逮捕,由丞相负责督办! 诺! 始皇随后看了看李斯,说道:丞相以为如何? 李斯刚才还想着规劝始皇不去计较行刺之事而扰乱心思,可谁曾想却将这件事情稀里糊涂的推到了他自己身上。 毕竟始皇不是农夫,刺客也不是老鼠,而且始皇的心思,有时候李斯也看不懂看不透。但是李斯知道,始皇能取得今天的伟业和成绩,靠的不仅仅是善听劝谏的谦虚,还有他武断专行的霸道。 正所谓,食君之禄,担君之忧,始皇的事可以说就是他李斯的事,他自然无法拒绝。 臣李斯定不辱皇命!李斯双手作揖回应道。 李斯随后退出始皇的辇车,留下始皇与妃子在车辇之中。 一条规整的秦道上,浩浩荡荡的巡游阵仗,绵延数里,或许,这就是强秦最典型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