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之忆(1 / 1)
作为一个标准吃货,我对食物有着精确的定义和标准。
也可能是我太过于固执。喜欢最简单的单层牛肉堡。
一定是单层牛绞肉饼,要有稍许焦黄,却不能完全失去带有牛肉香味的油脂。单层的牛肉不会盖住其他食材的味道。肉饼之上,也一定是一层烤化的芝士片,稍微带有蜡质感的车打芝士,虽然不是质量上乘的陈年贵芝,却也能在热量下,流溢在肉饼上,保持着淡淡咸乳香味。下面垫着两片新鲜嫩脆的干净生菜。肉饼上面只能放两片酸黄瓜。微酸的味道,中和着蜡质芝士的油腻感的同时,又能激发蔬菜的脆和肉饼的油脂香。点缀些许洋葱,番茄,汉堡酱。来添加些风味。最后,两片不厚不大的面包上下包裹。裹挟着所有的味道。
如果你真的是吃货,你会发现,我说的数字,是我最终喜欢这款简单汉堡的原因。肉饼,芝士,生菜,酸黄瓜,面包。只有对应数字下的搭配,才会让所有的香味激发,却中和掉所有苦涩甜腻。而最后上下两块大大的碳水,又整合着全部的味道和口感。让你以不紧不慢的速度,恰好只在尝到美味后,就吃完。而没有最后酸而粘腻的后味和口感。
我尝试过添加多一层的肉饼,太过油腻,缺少丰富跳跃的口感。多一片芝士,蜡质的廉价口感真是失败。多一片酸黄瓜,多余的酸味,瞬间盖住了仅有的牛肉香。而多余的蔬菜,洋葱,对于荤菜,真是个灾难。都多一层呢?口感和味道,会在反复的大口咀嚼中,变成混乱。那面包呢?相信每个人都不会尝试这个。
如果你觉得我有些苛刻,或者并不喜欢我的食物标准。那不如分享下你的搭配?
或者,你还记得你曾经对于食物苛刻的要求吗?一定有!!因为每个人,在小时候,都会几个禁忌。
和视觉不同,味觉成型的很早,却成熟的很晚。而且,味觉相比于视觉的客观规律,显得更有每个人的偏好和倾向。
其实感知过于敏感,尤其是听觉或者味觉,并不是好事情。都是更近于触觉的感知,这种接近原始感知的感觉神经细胞。
要知道,最原始的,神经感知,明显而直接的感觉,就是,疼。
在儿童时期就早早成型的味觉,本身就特别的敏感。儿童时期本就缺少平衡抗拒的调控,更多是本能下的选择。再如果没有旺盛的食欲在支撑,那食物中的苦涩酸辛,绝对是一种痛苦。
蔬菜中的有机酸,生物碱,还有高韧性的纤维,以及些许的辛辣物质。在稚嫩而敏感的嘴里,会能坚持多久呢?(还记得喂狗子胡萝卜时,看我的那种嫌弃的眼神,好像在说,你就吃这种东西?
要知道,至少,每个人小时候,都有一到两种不喜欢的蔬菜。
而且这种偏好,会随着习惯和记忆,可能会跟随人的一生。甚至于扩展开,变成某一类食物的禁忌。
不过同样的,每个人也会有几个特别喜欢的味道。带有香气,甜味,以及爽滑脆嫩的口感。嘴巴咀嚼,接触味蕾,形成一种美妙的混合。再加上一段回忆,比如饥肠辘辘的那个晚上,正好家人端来的一盘美味。很可能,就变成了你后半生再难遇却一直想去找到的人生一味。
但脆弱的味蕾会逐渐衰退,实际上,反而是更适合了现在的生活习惯。开始需要按照营养来摄入各种食物,包括各种不好吃的,或者带有刺激的味道。你会慢慢适应这种味道,接受他们,最后认可这些食材在你的食物清单里面。
确实,口味和习惯会随着身体的情况,而轻微在感知上产生些许的变化。比如累的时候,你可能喜欢甜食。缺乏力量的时候,会喜欢肉食。但神经系统,还不足以去喜欢或者排斥一个东西。
曾经也试图寻找,是否是地域环境这种外部原因而造成的饮食差异。但相反,这种差异,其实更多是形成习惯的饮食带来的。这种习惯,是经过家庭和生活的引导和学习,而非天生。
尝试着寻找规律,但这里,必然性被打破了。这里,记忆和习惯导致了每个人更多的不同。我们看到了每个人的更多选择。甚至于,每个人不同色彩的人生。
食物,竟然伴随着记忆,就轻易的改变了人生?很可能是的。不过你会看到每种美味都会不断带给你大脑多巴胺。一种伴随情绪,喜悦感,满足感,和美好记忆的快乐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