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神经结构 三(1 / 2)
语言系统
自适的多向反馈连接调节,形成长链神经回路。
以感知反馈为基础的前提,加上实时的结果反馈,和回路的逆反馈。额叶,成为了一个机体的控制中心。
但,额叶的自适协调功能,绝不会止步于此。
这里,还有另一条反馈路径,语言。
首先,把语言的逻辑,从感知认知体系中分离一下。不同于单独的感知认知体系。
语言,重要的一步,是由情绪,作为感知对象。
感知情绪?还记得,同理心吗?利用对自己情绪的感知和记忆,建立一个情绪认知。在原始的语言中,通过基础语言,包括声音的大小,频率,方式,以及动作语言,作为一种,情绪的共鸣载体,来认知表达内容。
这里,两点:共情能力,不同于感知体系,非直接的认知系统导致反馈;情绪参与下,和记忆下的认知,不是感知训练下形成的连贯的映射链形态,成为主要的内容记忆体。
语言,依靠的是自我的情绪认知,和非自然逻辑算法的反馈形态,包括内容记忆,和逻辑连接。
情绪感知?虽然在丘脑,我们有多个情绪感知器官,但原始而不具备多变形态,加上每个人对情绪调节物的适配度,以及外界刺激的不确定性,会难以形成一个群体间可统一可衡量的感知内容。
比如,恐惧。什么是恐惧?达到什么程度是恐惧?恐惧的具体表现,是心跳加速,还是身体失控?不过,恐惧带来的逃避,是每个生物都具备的本能,一种失稳,逃避,和加速运作。
这样,在恐惧中,会由一个意识下的经历记忆,转化为一个特定的经历,到一个印象,到压缩为一个特定对象,转化为一种特定的认知记忆对象。比如,蜘蛛?什么蜘蛛?多大?可能你会不在乎,但我会怕。哪怕一个蜘蛛标志,我也会讨厌。
情绪和一个记忆相互联系,大脑本来就有着习得性的本能能力。这在行为建立上,就已经有了本能的获得。而在语言的另一端,声音反馈,就有不一样了。
声音,机体有着一套从输入到输出的系统。虽然,机体的控制上,并不一样。但作为声音,却能够在反馈系统上,得到标准的统一。
声音的输入,听觉,作为声音反馈系统的重要反馈内容,在整个行为反馈中,在输入端获得刺激,在反馈执行中,对声音的不断做调整反馈,在输出端又是结果反馈内容之一;输出,发声,由发声器官控制,伴随着复杂的面部和口腔,声带,和肺部气息部位肌肉的共同精确控制。复杂程度,和视觉有着相似的控制结构,但因为在输出端,所以没有形成足够功能占有的视觉处理结构。
对于发声功能,只有意识认知-发声-精准的器官运动控制,这样的结果反馈链。
这里虽然省去了基础认知的建立,但同样,这里的认知,其实伴随了声音认知的部分,随记忆体和功能一并进入整个神经的反馈链。
不过,也能看到,额叶,在一边处理意识,一边处理认知,的多功能系统。或者说,在这里,发声,语言,是伴随着认知和意识的运作。足见额叶区域,神经元网络体系功能的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