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引火烧身(1 / 3)
自那个寒风凛冽的夜晚之后,王加根的情绪一直很灰。
池中月透过他情绪的变化,预感到同桌已经“竹篮打水一场空”,正在品尝“扁担无捺——两头失塌”的滋味,心里产生了一种报仇雪恨的快感。这个“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眯起一双漂亮的丹凤眼,隔岸观火,坐在教室里幸灾乐祸。只要看到王加根趴在桌子上伤心难过,她就不冷不热地来一句警句格言。诸如“存心不良就不会有好结果”“想吃蜂蜜反倒被蜜蜂螫了一口”之类的。她告诫同桌,不要把别人的好心当成驴肝肺,别以为每一个人都像她一般善良。
初恋还没有开始,就要忍受失恋的折磨和痛苦,还有别人的冷嘲热讽。王加根此时内心的伤痛,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
你为什么那么天真幼稚?为什么那么老实本分?为什么要死心塌地地深爱着一个人?你得到的回报是什么?笨蛋!蠢猪!傻瓜!你的一片赤诚之心,换来的是什么?当你爱的人告诉你,她另有所爱,你为什么要痛哭流涕?没有骨气、不知廉耻的东西!有谁同情你?有谁理解你?你痛苦只会让别人更开心,你哭泣只会成为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笑柄!天涯何处无芳草?得不到一个女人的爱,值得你悲痛欲绝么?擦干泪水,振作精神,去爱你的事业,去爱你的文学,去实现你的远大理想和宏伟抱负吧!用行动告诉世人,你王家根没有失去任何东西,任何打击都不会让你沉沦,任何人想让你难堪都是枉然!
唉,或许早恋本身就是一个错误,就不该过早地去考虑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你不是雄心勃勃,准备师范毕业后重新参加高考么?你不是想入非非,幻想着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一名作家么?如果恋爱一谈,婚一结,孩子一生,你还有时间和精力去追求这些梦想么?这样看来,失恋也许不完全是一件坏事情,也可能带来好结果。全当是自己误入歧途,现在正好回头是岸。恢复到恋爱以前的那种状态,重温少年时代无忧无虑的美好时光吧!
这是一种看似无奈,却比较明智的选择,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问题是,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啊!
什么叫早恋?一个人多大年龄恋爱才算合适?没有一个让人信服的标准答案。爱情这种东西,可遇而不可求。一旦遇上了,想躲,是躲不开的;想逃,也逃不掉。王加根想用鸵鸟政策来逃避现实,但丝毫也不奏效。无论他怎么强迫自己,还是忘不掉方红梅。
坐在教室里,或者行走在校园里,他总会自觉不自觉地去追寻方红梅的身影,去聆听方红梅的声音。萦绕在大脑里的,都是他们两人之间的事情,挥之不去啊!痛苦、悲伤和委屈,折磨得他茶饭不思,昼夜难眠,他多么想找一个人倾诉衷肠,倒掉自己内心的苦水啊!
于是,他自然而然地想起了母亲——妈妈永远是孩子遇险时的避风港,是孩子受伤时的疗养院。他摊开纸,拿起笔,把他与方红梅之间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写信告诉了远在千里的母亲白素珍。
很快,他就收到了妈妈的回信。
白素珍在信中批评儿子胸无大志,十六七岁就沉溺于女色,没有出息。她谴责方红梅见异思迁,朝秦暮楚的行为,非常明确地告诫儿子,这种水性杨花的女子,根本就不值得去追求,更没有必要为她而痛苦。
王加根上师范后,白素珍一直担心儿子早恋,多次在信中提醒他,年轻人要专心学习,不要在学校读书期间谈情说爱。万一碰到这方面的情况,必须第一时间向她汇报,让妈妈给他把把关。而妈妈一直是加根最信任、最景仰、最佩服的人,他总是把她的话奉为圣旨。正因为此,他才把自己的初恋,原原本本地写信告诉了她。但是,白素珍提出的那些观点,特别是对方红梅的看法和评价,他又觉得有失偏颇,不敢苟同。他受不了母亲如此恶毒地攻击和诋毁他心爱的姑娘,亵渎他心目中的女神,迅速回信予以反驳,为方红梅辩护。
这种申辩不仅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反而让白素珍产生怀疑,认为儿子已经与方红梅搞到了一起。她又迅速回信,命令王加根悬崖勒马,赶快与方红梅一刀两断。她甚至威胁道,如果王加根执迷不悟,她就会把他们的“丑闻”公布于众,让他们在孝天县师范学校声名狼藉。
王加根没有想到妈妈的反应会这么强烈,更没有想到妈妈会无情地攻击他们伟大的爱情,并且提出如此蛮横无理的“命令”。对此,他当然难以接受,义正辞严地予以拒绝。
很快,他就收到白素珍言辞更为激烈、攻击更为恶毒的回信。